專家建議全局統籌解決養老金髮展失衡問題

時間:2012-12-18 09:20   來源:中證網

  多位專家17日在社會保障國際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發佈式上指出,對於地區養老金髮展失衡問題不必過度解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國家從整體層面考量,做出全局性的安排。

  地區養老金失衡是結構性問題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認為,地區養老金髮展失衡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不必過度解讀。解決地區養老金失衡問題需要國家從整體層面考量,做出全局性安排。“從趨勢上看,2010年‘收不抵支’的地區有17個,2011年14個,數量在縮小,但總量規模在增加。”現在世界上社會保險完全靠徵繳來運作的國家並不多,相當一部分國家都有財政補助,擴大財政補助的規模在中國來説還有較大可能性。

  人社部法規司副司長芮立新以城鎮企業職工為衡量群體分析地區養老金的失衡問題。他提供的一組研究數據顯示,在31個省、自治區中,有三分之一省區養老基金收不抵支;在結余率大於全國平均數的12個省區中,大部分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對此,他認為這是一個時間段裏的結構性問題。

  他稱,贍養率是造成基金不平衡最基本的問題。“我把全國32個省、自治區及新疆兵團的贍養率和基金結余情況放在一起做了一個對比研究,發現贍養率越低,結余率越高。”對於贍養率在地區之間的差距問題,主要是因為地區之間人口流動,尤其是外省市農村人口流到另一個省的某個城市後,會明顯降低流入地區真實的贍養率。

  芮立新建議,城鄉之間的制度銜接調整現在比地區之間可能還更緊迫。養老保險基金地區不平衡與其説是地區之間的問題或者危機,不如説是城鄉之間養老保險制度多元化的危機。城鎮企業職工制度贍養率的降低主要靠的是農村人口往城市流動,而且流去的都是就業人口,都是繳費人群。可是等這群繳費人群老了、尤其是當農村沒有就業人口可再流出時,這又會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保障基本養老金可持續發展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符金陵認為,對於養老金結構性失衡問題,中央財政應從兩個方面做好工作,保障基本養老金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力度。據介紹,2012年中央財政對企業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金補助達2170億元,地方政府也增加了一部分資金,解決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持續問題,特別是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的落實問題。

  另一方面,應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包括頂層設計在內的五項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即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宏觀方面來推動其制度化的改革;二是推進全國統籌,即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全面落實基本養老金的省級統籌,同時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的思路和方案;三是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使養老金的水準與物價指數、與工資增長水準相適應;四是拓寬基金投資運營渠道,在堅持安全第一和審慎原則、完善發揮嚴格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進一步更好的實現保值增值;五是加強擴面徵繳,通過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數,加大基本養老保險徵繳和清理企業欠費力度,努力增加基金收入。(陳瑩瑩 徐文擎)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