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財政赤字刺激經濟增長謹防“過度”

時間:2012-12-17 10:46   來源:新京報

  如果將地方財政的隱形赤字核算在內,則我國實際赤字率其實早已遠超3%。與擴大財政赤字刺激經濟增長相比,當下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持續深化經濟改革,以降低經濟運作的阻力,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12月15日-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回顧和總結2012年經濟工作的同時,更對2013年的經濟工作作出總體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3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據此,有媒體推測,2013年我國將通過“大減稅擴赤字”,以確保經濟實現平穩溫和增長。(據《華夏時報》12月15日報道)

  減稅顯然是必要的,儘管實質有可能淪為結構性增稅,因為,在經濟進入下行通道時,有必要通過大面積減稅,為企業減輕稅負壓力,並激發企業的投資信心。

  擴赤字貌似亦很重要,這是因為,在宏觀經濟尚未完全復蘇時,通過擴大赤字,不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更可以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從而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但是,如果擴大赤字過度,則不僅會造成我國整體財政收支的加速失衡,更會在曇花一現的經濟好轉之後,再度陷入到更為難解的衰退之中。

  從表面上看,我國財政赤字率和債務率並不嚴重,2011年我國財政赤字為6500億元,赤字率(赤字佔比GDP)僅為1.4%,遠低於3%的國際警戒線,但如果將地方財政的隱形赤字核算在內,則我國實際赤字率其實早已遠超3%。

  同樣,儘管截至2011年末我國中央財政國債餘額僅為7.2萬億元,債務率僅為15%,但如果將規模遠超中央的地方債務計算在內,即使以表面的10.7萬億(2010年底)計,那麼,我國整體債務率亦接近40%,而如果將地方債務以五級政府(省、市、縣、鄉、村)計,則我國整體債務率極可能已高達60%以上。

  如此,以實際財政赤字率和債務率而言,我國當下其實並不具備過度擴大赤字的條件。更何況,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工型製造業已相對飽和之下,過度擴大財政赤字,其絕大多數必然會流向重復建設(或低效建設),從而只會造成投資邊際效率的持續降低,而無助於經濟內生能力的根本提高。

  實際上,與擴大財政赤字刺激經濟增長相比,當下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持續深化經濟改革,以降低經濟運作的阻力,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比如,在真實推進結構性減稅的同時,通過優化財稅分配機制,從而相對減少過於依賴轉移支付所形成的財政支出低效率;再如,通過深化二次股改、以及實施利率市場化,更大力度地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從而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還如,在切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還需要相對縮短行政審批程式、以及強化對行政職能的外部監督,以完成行政職能從“經濟主導型”向“經濟服務型”轉變,從而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市場化的程度。

  所幸的是,正在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2013年將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並將為此落實經濟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對此,我們在深切期待的同時,更應謹防以過度擴大財政赤字為代價,從而實現穩定經濟增長的慣性思維。(楊國英)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