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稅收稍做技術調整 稀土訴訟勝算大

時間:2012-03-15 13:06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經濟之聲報道,稀土材料主要應用於混合動力汽車、手機電池等高科技産品,美國、歐盟、日本這次提出訴訟的理由是:中國對稀土出口徵收關稅,造成了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中國稀土行業協會高級工程師王彩鳳認為,這種説法簡直是無中生有。

  王彩鳳:我國對稀土貿易一向是很開放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去年中國稀土出口對外配額是3萬多噸,實際上最後全年出口量還不到2萬噸。事實上,中國現在稀土出口的數量完全可以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也認為,美歐日的訴訟站不住腳。

  周世儉:現在美國自己有稀土,你為什麼不挖呢?中國對稀土出口設了配額美國就有意見,那美國完全不允許高新技術出口到中國來,這算不算不公平貿易?

  周世儉説,其實他們真正在意的是稀土價格的上漲。

  周世儉:過去由於我們在礦産資源方面保護的不夠,重要的資源“黃金賣出了馬鈴薯價”,而現在設立了配額、增加了出口關稅之後,國際上的稀土價格就起來了。所以西方他們反感的是這個問題,反感中國賣高價了,希望你繼續賣低價。

  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罕見專門就此事發表講話,説美國不能袖手旁觀。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在美國等國家大選的背景下,貿易問題往往被政治化,而中國是顯著的目標。

  張燕生:你突然會發現在大選年美國出現了專門針對中國的戰略。你會發現大選年出現的經濟問題政治化,已經不僅僅是簡簡單單針對某些産品和産業,而是針對整個戰略上的佈局。

  根據WTO訴訟機制,中國有10天時間作出回應,而且必須在60天內與美國、歐盟和日本舉行談判。如果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定,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進行調查。那中國勝訴的幾率有多大?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比較悲觀,因為今年1月30號,WTO判決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違背了WTO規則,並駁回了中國基於環境保護而提出的上訴請求。

  桑百川:中國敗訴的可能性比較大,他們會援引上次的案例。上次我們也提到保護環境,我們的理由也能成立,但是涉及到太多國家的利益,他們會説——你保護環境可以,但是不一定要採取出口限制政策。其實上次中國的敗訴,歐美只是投石問路的做法,緊接著就會指向稀土,果然他們很快就提出稀土問題。

  但是周世儉卻認為中國不會輸。

  周世儉:上次敗在WTO的公平貿易原則,也就是説,WTO裁決的是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並不反對我們保護環境和資源。這個事兒其實中國這兩年已經意識到了,今後要想保護怎麼辦呢?提醒我們要進行技術環節的調整,不能光是設立配額、出口稅,而是要從源頭抓起,從開採那裏就加徵資源稅、環保稅收,這樣做,任何人也告不倒我們。

  中國用36%的稀土存儲量,供應了世界上97%的稀土使用量,有力支撐了歐美日發達國家新興産業發展,但同時國內多年來破壞性的開發,也在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上做出了巨大犧牲。如今,中國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感激,反而招來了莫須有的指責。中國經濟體量的迅速生長,已經成為了歐美國家選舉政治中最容易拿來説事的籌碼。(記者 王浩 梁爽)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