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人均GDP含金量不是很高

時間:2012-02-27 09:06   來源:新京報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

 

  數據顯示,中國人均GDP的增長付出了巨大的能耗代價。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人均GDP的含金量不是很高,人均GDP里有很多犧牲的成分。所謂犧牲的成分就是沒有把環境污染、勞動力價格低估等成分算進來,本來應該扣除更多的成本和中間投入但沒有扣。

  地區之間人均GDP不平衡

  新京報:去年北京人均GDP達80394元,接近富裕國家水平,與國際大都市相比差距在哪里?

  高輝清:北京跟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最大的差別可能是在金融產業方面,這些國際大都市的金融產業所佔比重非常大,都是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第三產業中高附加值的行業佔比不如國際大都市。

  新京報:2010年北京人均GDP為7.59萬元人民幣,而西藏人均GDP僅1.37萬元,中國人均GDP不平衡原因是什麼?

  高輝清:歷史上地區之間就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相對來說,北京、上海以前經濟就較為發達。改革開放後,一些地理位置佔優勢的地區率先進行改革開放,就獲得了先行發展的機會,這就加大了地域間差距。

  近年來由于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較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區差距不斷加大的趨勢,但事實上差距依然很明顯。

  人均GDP里有犧牲的成分

  新京報:數據上北京人均GDP接近富裕國家水平,但這與老百姓的實際感受有差異。原因在哪里?

  高輝清:首先,北京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實落後于國際大城市,在絕對水平上有差距。同時,人均GDP統計的是平均水平,中國的貧富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這使得一般老百姓的感受與平均統計數據不是很一致。對于生活水平較低的居民,他們肯定不會感覺到接近富裕國家水平。

  新京報: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佔人均GDP的比重為40%,這個比重意味著什麼?

  高輝清:這個水平還是比較低的。GDP理論上講可以分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企業收入,但是GDP的統計方法不是從收入方面統計的,所以不能簡單看比值。

  目前國家收入比企業收入的增速快,企業收入增速又高于居民收入,所以人均收入佔人均GDP比重較低,人均GDP在較高的水平上,老百姓的收入增長卻沒那麼快。

  新京報:數據顯示,中國人均GDP的增長付出了巨大的能耗代價。

  高輝清:這個是肯定的。中國人均GDP的含金量不是很高,人均GDP里有很多犧牲的成分。所謂犧牲的成分就是沒有把環境污染,勞動力價格低估等成分算進來,本來應該扣除更多的成本和中間投入,但是沒有扣,所以中國人均GDP的質量不高。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