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央行揮動了穩健貨幣政策的大棒

時間:2011-01-18 10: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已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兩次加息,國內貨幣政策轉向已十分明顯。針對目前的市場形勢及環境,央行隨時都會揮動穩健貨幣政策的大棒向市場施加影響。

  央行貨幣政策在新年伊始即出手,應該出自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日前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2月人民幣貸款增長4807億元,令全年新增貸款達到7.95萬億元,超過年初規劃的7.5萬億元“紅線”。與此同時,截至2010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高達7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幅更超過年初預定的17%的目標。這表明,信貸增長過快、市場流動性氾濫仍然是當前金融市場的主要問題。如果這種現象得不到迅速改變,將對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影響。

  第二,2011年第一個星期金融機構新增信貸已近5000億元的天量,其中國有四大行投放約2100億元。但是,管理層的目標是希望改變以往幾年在第一季度信貸過度擴張的方式,要求1月份全月新增信貸不得高於9000億元,四大行不得高於3100億元。但國內各商業銀行信貸盲目擴張的衝動依然十分強烈。

  第三,對於國內商業銀行來説,本來目前是對個人住房按揭存量房貸款重新風險定價的好時機。但是,從已有的資訊來看,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存量對住房按揭貸款重新風險定價(即讓個人按揭貸款利率全面自動的下調)的態度是按兵不動。就目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優惠利率與存款利率來説,兩者已經出現倒挂,商業銀行的這種貸款是沒有利潤的貸款,但是它們就是沒有動力來改變這種狀況。原因何在?央行這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就是要改變商業銀行這種行為激勵,限制它們信貸規模的過度擴張。

  當前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19%的歷史最高水準,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也高達15.5%。國內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空間已越來越小。當前國內銀行都已是上市公司,這幾年這些銀行從股市募集到的資金十分龐大,從而也就增加了這些銀行的可貸款能力。這些上市銀行與以往的商業銀行概念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對一些大型商業銀行的影響不是太大。而且當前資本市場是完全開放的,這些上市的商業銀行一旦資本充足率達不到監管層的要求,又會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現在我們所關注的是,這樣一種“市場大量融資-信貸過度擴張-央行收緊-商業銀行又上市融資”的運作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易憲容)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