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進口為世界帶來機遇

時間:2010-09-21 11: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美國財長蓋特納日前在美國國會關於人民幣問題的聽證會上承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中國進口的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巨大貢獻。來自2010中國進口論壇的消息也表明:加入世貿組織9年來,中國每年新增進口規模均接近或超過千億美元,中國進口貿易在世界進口貿易中所佔份額也由過去的1%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8%。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

  近年來,中國政府始終重視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促進外貿平衡發展,積極擴大進口,市場開放在廣度和深度上都不斷提高。目前,中國進口關稅總水準已降至9.8%,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46.6%的平均關稅水準。7月1日起,中國又分步對最不發達國家給予零關稅待遇,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為各國進一步擴大對華出口創造了條件。

  實踐證明,中國擴大進口,不僅推動自身經濟發展,滿足國內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消費需求,更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實施了刺激經濟的所有計劃,國內投資和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帶動了進口需求的旺盛。在危機肆虐的2009年,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不少國家對華出口增幅仍在20%以上,中國一舉成為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場。美方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額比2009年同期高36%,比2008年高16%;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商品出口額比2008年同期水準低8%。

  中國與許多主要貿易夥伴發展階段不同,各自比較優勢不同,這為貿易雙方實現互利共贏、平衡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在2010中國進口論壇上,中國商務部代表表示,中國將在優化進口結構、推動進口便利、完善促進體系等三個方面,採取8項措施,繼續鼓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

  但是,在中國不斷開放國內市場的同時,一些國家卻人為設置障礙,對本國企業對華出口作出種種限制。比如,由於美國在對華高技術出口方面的諸多限制,2001年美國産品還佔中國高科技産品進口總額的18.3%,但到2008年已降至7%。堅持出口管制政策,不僅不能解決所謂的貿易不平衡問題,還會損害本國居民和企業的利益。據測算,因在高技術産品上的對華出口限制,近10年來美國企業損失了上千億美元的貿易額。

  建立開放、通暢的雙向貿易管道,是實現貿易均衡發展的正途。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尚未完全消散、世界經濟企穩回暖的關鍵時期,中國政府積極推動開放市場、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本色。世界各國只有攜起手來,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才能共克時艱,推動世界貿易持續平穩發展。(杜海濤)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