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源

時間:2010-07-20 15:53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新動力在何處?在投資與出口動力源已開始出現邊際效應下降時候,中國經濟增長源要從結構調整中尋找,但這種結構不僅僅在於産業結構,也在空間佈局、城鄉佈局、收入佈局上的結構調整及結構優化重新産生的經濟增長動能上。

  地區結構調整、城鄉結構調整、産業結構調整、收入結構調整順利進行,得先進行思想結構調整,破除GDP增長的迷信。過去六十年,中國從制度結構上實現了土地公有制度和土地公有制度下的經濟改革,實現了經濟增長。這种經濟增長是建立在投資與出口為導向的模式上的,其增長動力在金融危機之後國際上反自由貿易的洶湧暗潮下,已不可持續或者無法高效率持續。因此,通過讓利於民、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為核心的社會體制改革,已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社會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公平,通過在公平制度下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而激發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中國社會體制改革,主要以建立覆蓋全民的社保醫保為特色,這一改革正在啟動,有可能激發出特別高效的經濟效益。富士康事件是中國製造業工人收入增長的歷史性事件,也可能是新的勞動法規落到實處的歷史性事件。中國低層收入者的工薪收入如果出現可控而可持續增長,如果經濟保持適度增長但失業率不升的話,加上正在建立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體系,將改變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因為在上述條件下,居民的資産負債表將改變,原來資産可能因為工資收入的增長而改善,原來的或然負債(支出)可能因為失業救濟、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而減輕。這種資産負債迅速改善,對於年收入3-6萬元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費的邊際效應比高收入者更大,因此,中國將出現由中低收入者推動消費擴容的現象,特別是如果再提高徵稅起點的話,百姓就會更樂於消費。如果建立社會保障、減稅和提高工資三者齊頭並進,居民的消費激情就可能出現井噴。如果細分中高檔收入者對於享受、尊嚴、自我教育與自我實現的消費需要的話,中國有可能在消費擴容的同時實現消費升級,新品牌、新消費、新行業將會持續出現。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