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世界經濟復蘇放慢與中國的政策選擇

時間:2010-07-20 13:25   來源:中國網

  2010年7月20日上午9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十三期“經濟每月談”上就“世界經濟復蘇放慢與中國的政策選擇”做了深入分析。

  世界經濟前期復蘇回顧

  世界經濟復蘇態勢是比較好的,尤其是從2009年四季度到2010年一季度,這半年的時間世界經濟整個復蘇勢頭比較強,應該説這樣的復蘇勢頭比早期預想的好,而且好得比較多。一個主要的情況是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經濟復蘇的態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一個問題是這種復蘇呈現出不全面、不平衡的特徵。所謂不全面,如果從地域上講、從國別上講,有一些主要的經濟體,儘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復蘇,但仍然有比較少數的國家和地區至今沒有擺脫經濟下滑的局面。如果大家印象比較深的話,實際上在這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前,曾經一度有機構想炒這樣的話題,波羅的海三國,像愛沙尼亞這樣的國家,由於他們當時的影響小,而且和歐元區的核心國家挂不起鉤,當時在市場上引起的波瀾比較小,後來轉向了希臘等國家。

  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出現了比較快速的增長,像中國就不用説了,但像巴西、印度的經濟增長也比較快。從不平衡另外一個情況來看,即便是這些經濟復蘇比較快的國家和地區,他們的不同經濟指標恢復的情況也存在明顯差異。比如説美國二三季度的GDP增長比較高,工業恢復也不錯,但它的就業有一定程度恢復,但失業率還保持在高位。它的工業産能利用率目前是74%左右,比長期平均值78%,還相差4個百分點。由於不同的經濟指標恢復的情況存在明顯差異,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這樣對於形勢的判斷和制定的政策和參考的資訊,實際上相互之間有一些對衝的情況,這使得制定政策的難度有所加大。

  目前的經濟復蘇對刺激政策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復蘇的穩定性比較差,無論是從我國近期經濟下滑的情況還是和其他一些國家經濟復蘇開始放緩的情況來看,這种經濟復蘇的刺激政策的依賴程度確實比較高,而且如果現在把刺激政策停止的話,那麼經濟出現反覆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我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編了一個經濟景氣指數,從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有比較快的復蘇,也許這是一個短期的波動,關鍵是看後期的走勢如何判斷。

  總體來説,經濟復蘇的情況,還有不平衡、不穩定的情況。

  世界經濟出現復蘇放緩的跡象和信號

  歐、美、日三大經濟體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放緩信號,從經濟信號來看,更為明顯的是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了振蕩,無論是美國市場還是其他西方國家市場,我國的證券市場出現了振蕩。還有就是商品價格下降,這除了和未來經濟形勢預期不好之外,它還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過程中,由於美元對歐元出現了明顯的升值,整個美元匯率指數出現了大幅度的上升,這也導致了國際商品價格出現明顯下降的原因。

  跟經濟復蘇相關的,它是相互影響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的政策的協調難度加大了,因為有的經濟體,目前復蘇的情況很好,有的經濟體復蘇的情況不太好。另外剛才也講到,不同的經濟指標之間的差異是比較明顯的。如果調整政策本身難度大,而且政策的影響我們不好把握,因此會造成相互影響的迴圈。

  國際商品實際上在一季度的時候還是一個上升的情況,但進入四月份,尤其是五月份之後,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一波下滑,近期有一個小幅反彈,但反彈非常弱。

  最明顯的信號,在4月末的時候,美國購房抵稅優惠政策到期後,新房的銷售大降30%,這是比較差的信號。

  歐元區的經濟情況,我們知道歐元區,如果從總體上來看,不是分國別來看,實際上歐元區處於復蘇和衰退的臨界情況,GDP的環比增速是0.2%或零點幾的情況,歐元區和歐盟27國實際上有點差異,但總的來講復蘇勢頭比較弱。這是失業率的情況,我們看到歐洲的失業率到今年它還是小幅逐漸上升的過程,但近期有趨於穩定的情況,畢竟到了10%左右的高失業率。歐洲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出現了下降。

  歐盟27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有所下降。歐盟27國出口的情況,在近期由於歐元出現了貶值情況,在五月份開始,歐洲無論是訂單還是實現的出口額,都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這對抑制歐洲歐元區經濟下滑能夠起到推動的作用。

  在這裡我想強調,對日本的情況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如果前段時間因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原因,大家把很多注意力投向歐洲,我個人覺得近期要把注意力投向日本,至少要把一部分注意力從歐洲分到對日本的關注。日本最近指標給出的信號更為強烈,最主要的情況是日本原有的問題本身就沒有解決。一個是日本長期出現通縮的情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擺脫通貨緊縮的情況。另外,日本的失業率在緩緩走高,在5月份創造出了5.2%失業率的新高。

  有一點可能給大家容易形成錯覺,從去年二季度以來,日本經濟從環比來看,復蘇的勢頭都比較好,但由於時間長了以後,有一些事實可能會被淡忘。在去年的時候,日本經濟,2008年三季度、四季度,一直到2009年一季度,在這一階段日本的下滑是非常大的。儘管最近兩三個季度日本復蘇的態勢不錯,但由於前期下滑幅度很大,實際上它的經濟復蘇情況還不是太好。

  從90年代以來,日本長期對外大規模投資,國內的投資長期持續低迷,這樣它的産能增長比較慢,所以在出口比較好的情況下,有時候産能的利用率會比較高,但危機一來,産能利用率從90%多下降到60%多,現在恢復到80%左右也是不太好,近期出現了下滑的情況。

  野村編制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出現了下降的情況,這是失業率情況。消費指數也是出現了這種下降的情況。最關鍵的指標是在4月份的時候,日本的出口連續兩個月出現了環比下降,5月份下降幅度比較大,日本無論是從名義來講也好,還是實際作為也好,他們編的日本出口的指數,連續兩個月下降幅度都比較大,如果我們去看日本一季度恢復得比較好,我們看支出法GDP分項指標,無非是來自兩方面的拉動作用,一個方面日本受國內消費開始出現了增長的拉動作用。另外,日本的出口對經濟拉動比較強。剛才看到四五月份連續出口下降,這個兆頭是不太好的。

  最近我們還看到,日本內閣府編了日本的景氣指數,在四五月份也出現了連續下降情況,這預示著日本在二三季度有可能出現經濟下滑的情況。

  我們近期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從歐洲轉向日本,因為一方面日本會有可能下滑,另一方面日本畢竟是我們的近鄰,日本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和我們中國的經濟關聯程度比與歐洲還要高,這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整個經濟出現放緩的態勢就會加大,剛才之所以判斷日本下一步出口的形勢不太好,我們看到日元在今年以來,尤其是在很長時間內,日元保持強勁的態勢,近期由於日元走軟的情況,在商品競爭上,日本和歐洲的産業相近程度比較高。這樣的話形成競爭程度是比較大的,比如説近期,中國從歐洲進口的汽車增長比較快,我們再往前看,實際上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汽車以及零部件進口是比較多的,增長比較快,當時對日本的經濟拉動作用是比較強的。這樣的話由於日元的強勢和歐元的弱勢,使得雙方的競爭力對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有可能造成日本後續的出口還是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這也是我們判斷未來日本經濟不太樂觀的因素。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