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多重“兩難”問題 動態優化宏觀政策

時間:2010-07-20 12:59   來源:中國網

  2010年7月20日上午9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十三期“經濟每月談”上就“應對多重‘兩難’問題,動態優化宏觀經濟政策”做了深入分析。

  上半年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但物價是一個溫和上漲的局面。應該説我們國家的經濟上半年是朝著調控預期的方向在前進。首先從經濟增長來講,經濟還是保持快速的增長,但季度增速還是回落的。2008年是一個大落之年,2009年是大起,從今年上半年看又出現了回落的態勢。從物價來看,同比仍然是溫和上漲,但環比處於下降狀態,通脹壓力逐漸減弱。從CPI、PPI和非食品的當月的價格走勢同比還是上漲的。

  當前宏觀調控面臨諸多“兩難”。

  總理在外地調研的時候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反映了上半年的經濟變化和形勢特徵,2009年是快速恢復的一年,2008年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快速下滑的一年,今年的上半年即不像09年,也不像08年大起大落的一年,而是面臨著諸多“兩難”。

  五個方面的“兩難”:

  1,保增長、調結構和防通脹之間的“兩難”。

  第一,如何妥善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是一個最突出的“兩難”問題。過緊,可能會影響經濟復蘇。過松,可能會加大通脹預期管理的難度。

  第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更是一個長期的“兩難”問題。如果短期內要加大調整結構的力度。比如説今年出臺很多政策都是致力於調整結構,但顯然會影響節能減排的加大,包括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應該説這種調結構的舉措一定程度上都影響了經濟增速狀況。

  第三,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則又是一個涉及面廣、涉及者眾的複雜“兩難”問題。

  2,政府投資和重化工業主導的經濟恢復與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之間存在著“兩難”。

  因為我們知道,首先重化工業資本有機構成較高,其過快發展導致投資對消費的擠壓,投資消費比例失衡,引發“需求結構”進一步不協調。

  第二,重化工業快速發展,且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加強,各種資金、資源的集中勢必擠壓其他行業的需求,這使得産業結構優化的步伐放緩,引發“供給結構”進一步不協調,而且使得産能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第三,重化工業的過快增長造成能源資源消耗壓力過大,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引發“要素投入結構”進一步不協調。

  3,房地産調控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兩難”

  一方面,房地産價格上漲過快,高房價對居民消費形成很強的“擠出效應”,必須對房地産市場進行調控;另一方面,房地産作為現階段支援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其投資對上下游産業都有明顯的帶動效應,如果出現大起大落將對整體經濟發展造成危害,這也是政府不願意看到的,決策層難免瞻前顧後。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此時也面臨一個“兩難選擇”:一方面要貫徹中央關於遏制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大量的投資項目將因此而缺乏融資渠道。

  4,經濟刺激政策退出與避免經濟復蘇夭折甚至出現二次探底之間的 “兩難”

  當國內的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的時候,面對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而導致國際經濟環境變得更加不確定的嚴峻形勢,究竟是不顧外部環境影響,繼續保持原有的政策退出或緊縮方向、力度、節奏,還是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影響,適當調整國內政策方向、力度與節奏,甚至將退出政策的執行向後順延?換言之,宏觀政策退得太晚,必然會強化通脹預期,加大通脹壓力;而退得過早,信貸量收縮過多,可能會造成中長期項目的後續資金缺乏,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爛尾工程大量出現,也勢必使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效果受到限制,不利於投資結構的優化,不排除未來經濟有“二次探底”的風險。

  5,匯率政策調整與經濟結構調整間的“兩難”

  在當前出口形勢不確定條件下,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則會削弱我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惡化出口形勢、加大就業困難。而且,還將加大熱錢流入的動力,加劇房地産等領域的泡沫,給房地産調控帶來干擾。因此,目前還不能貿然讓人民幣過快升值。 但另一方面,以美歐主導,包括部分發展中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願望和預期強烈。人民幣匯率如果波動幅度過窄、過於與美元掛鉤,又會面臨巨大國際壓力,必將使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因此,人民幣匯率政策在穩定出口增長與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貿易結構和應對國際壓力之間出現了“兩難選擇”:既要保持凈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力,但又不能再走過去一味依靠擴大出口的老路,而要切實通過調整外貿結構來促進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下半年經濟運作展望

  1 .經濟增速將繼續保持下行態勢

  下半年和明年初,經濟將處於短週期內的下降階段,預計2010年全年GDP增速將呈“前高後低”態勢。

  從我們編制的中國經濟景氣指數來看,先行指數于2009年11月份處於峰值,隨後進入下降階段,指數于2010年3月也開始出現下降。考慮到2009年一季度較低基數影響,今年一季度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速的峰值點,二季度如期出現回落,由此預計,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將繼續保持下行態勢。

  2.物價上漲高峰可能在7月前後出現

  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下半年甚至面臨超預期下調風險,同時貨幣供應量已經在快速回落的大背景下,今年通脹壓力將會明顯減輕,通脹失控可能性不大,全年有望保持“前低—中高—後低”、總體溫和狀態。

  從我們編制的中國經濟景氣指數來看,在每次消費價格出現拐點大約半年前,消費價格先行指數都能給出信號。從近期情況看,消費價格先行指數在2010年1月出現峰值,據此,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會在7月前後出現峰值,隨後出現下降趨勢,但預計PPI不會再創出新高。根據上半年分析,我們認為全年價格調控目標基本可以實現。全年CPI將會定格在3%左右。這是因為影響CPI的主要因素,如廣義貨幣M2、PPI和PPIRM已經回落,對價格走勢會産生下行影響。

  3.消費有望穩中略升

  短期來看,在促消費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和前期經濟強勁回升推動下,下半年消費增速有望延續上半年穩中有升態勢;但如果剔除物價因素,消費實際增速基本持平或略低於去年。

  4.投資增速繼續逐步回落

  隨著地方融資平臺的整頓及對其貸款監管的強化,下半年政府投資有進一步減弱趨勢。另一方面,由於房地産宏觀調控已經影響房産的銷量,預計下半年房地産投資增速將回落,這將會給整個投資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同時,固定資産投資新開工項目逐漸減少,下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有可能明顯放緩。今年投資增速更可能是一種逐步回落走勢。

  5.出口增速將大幅降低,進口增幅將會持續下滑,貿易順差規模有加大趨勢

  從我們編制的中國經濟景氣指數來看,上半年出口先行指數仍處於顯著上升通道中,預示著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出口仍可能繼續保持較強的回升勢頭。但隨著匯率變動、結構調整和出口退稅影響的擴大、歐債危機影響逐步顯現,下半年出口增速將顯著放緩。同時,由於基數效應影響,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幅將會明顯回落,年底可能回落到個位數。

  主要受國內需求放緩等因素的影響,預計未來進口增幅將會持續下滑。由此,中國貿易順差規模在下半年有加大的趨勢,全年順差仍有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因而凈出口對GDP的正向拉動作用將逐步顯現。

  對於下半年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幾點建議

  1.總基調:取向不變,動態優化,靈活調整,防止疊加

  所謂“取向不變”,是指在當前宏觀調控“兩難”問題主要轉向防範經濟超預期下行的情況下,下半年政策基調不應大幅轉向,應繼續堅持適度寬鬆,確保實現全年財政收支目標和貨幣信貸投放目標;

  所謂“動態優化”,是指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加背景下,為預防經濟超預期過快下滑,宏觀經濟政策需要做出局部性的適度鬆動,而鬆動的力度和時點則需要根據經濟形勢而定;

  所謂“靈活調整”,是指根據經濟增速回調狀況和通脹壓力,宏觀調控需把握分寸,有保有壓,適時調整政策力度,增強靈活性;

  所謂“防止疊加”,是指針對各種已出臺政策,應該充分考慮其相互交叉的影響,防止負面作用擴大化,下半年應審慎出臺調控政策,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

  2.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經濟出現超預期下調預留必要的支出空間。

  應以制定“十二五”規劃為契機,積極增加新的項目儲備,財政預算預留必要的支出空間,一旦社會投資增速出現大幅度回調勢頭,適度加大政府投資力度。

  ——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強靈活性和針對性,加強流動性管理,使之真正回歸常態,避免大起大落,回歸適度寬鬆的本意。

  3.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未來宏觀調控的核心

  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要把擴大居民消費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加快推進致力於結構調整的自主創新;把發展新興戰略性産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和突破口。

  4.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政策,審慎出臺新的調控政策,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

  下半年是落實已經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觀察政策效果的觀察期,或者説,是對已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動態優化”期和“靈活調整”期,而不是政策從緊到松的轉折期。

  繼續落實“國十條”關於遏制房地産價格過快增長的政策,加大住房供給,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給。

  規範地方政府債務,放閘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市政債券融資。

  管理通脹預期,緩解通脹壓力。

  積極推進匯改,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5.深化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改革

  大力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系統設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並配套實施。

  進一步理順和規範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按照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建立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

  逐步放鬆價格管制、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 使物價保持在比較平穩的好的環境下,為推進資源型産品價格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時機。

  繼續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