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資産價格泡沫破滅情況不會出現

時間:2010-04-08 10: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專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我國資産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經濟將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 國內生産總值年增速有望超10%

  隨著當前經濟局勢的企穩回升,中國經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隱憂。中國經濟會出現“二次衰退”嗎?通貨膨脹會到來嗎?資産泡沫會破滅嗎?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接受本報採訪,就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發表了看法。

  中國經濟不會“二次衰退”

  問:當前國內外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出現“二次衰退”,甚至“崩潰”,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陳東琪: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不會“二次衰退”,更不會“崩潰”。

  首先,從供給方面測算,今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速將達到10%或更高。工業生産方面,工業增加值增速去年1—2月3.8%觸底後持續上行,今年1—2月達到20.7%。“鐵公基”項目延續、家電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等都會繼續推動工業生産,出口增長由負轉正也促使出口工業恢復性增長。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指標仍在50%以上,總體處於景氣區間。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預計可達18%或更高。服務業方面,“所有計劃”繼續發揮對服務業的刺激作用。東南沿海在被迫調整出口型工業製造品結構的同時,會主動拓展生産性和消費性兩類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在今年1—2月固定資産投資中,第二産業增長21%,第三産業增長了30.9%。

  其次,從需求角度看,今年GDP的增速也有望超過10%。

  為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性,一方面要控制經濟增長加速的慣性,防止明後年無度加速;另一方面,偏緊措施的操作要控制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經濟增速被人為打壓。要留下更多空間用於調結構、轉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

  物價將穩定在可控範圍內

  問:當前,通脹預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判斷今年我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走勢?

  陳東琪:今年的CPI可以穩定在可控範圍內,明後年風險較大。

  供給方面,佔CPI40%比重的糧食連續6年增産、儲備多;肉禽産量持續增長,市場供給充足;耐用消費品産能大。雖有近期西南部地區乾旱等不確定性影響,但全年不會出現糧食和耐用品供給短缺的局面。

  需求方面,目前存在一些在未來將引發物價上行的因素。企業利潤和家庭收入增長較去年快,需求形成也會加快,但由於存在産能過剩不會很快引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進口原材料價格提高、國外貿易壁壘等因素迫使我國企業提高出口成本,資源和環境增稅提高企業外部性投入並通過提高PPI(工業品價格指數)影響CPI,但這將是一個漸進過程。此外,歐美經濟復蘇加快促使物價上漲,給我國帶來輸入型通脹,會在本輪上升週期中顯現出來,但也是一個逐漸過程。

  政策方面,在適度寬鬆貨幣政策背景下,信貸增速逐漸降低。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基本控制在7.5萬億元,實際處於逐漸收緊狀態,但依然偏高。未來隨著基數降低,減速可能進一步放慢。因此,信貸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對CPI加速上行慣性起到一定抑製作用,對房地産也産生一定調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狹義貨幣M1大於廣義貨幣M2。根據歷史資料,M1高於M2的時期一般是通脹上行時期。因此,央行提前採取措施管理好貨幣供應。管理好通脹預期,既可控制今年物價過快上漲,又可防範長期高通脹風險。

  資産價格泡沫破滅情況不會出現

  問:有人認為,中國當前由於房價過高等問題産生了大量資産泡沫,這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相似,很可能會破滅。如何看待當前中國資産泡沫問題?

  陳東琪:房地産市場目前確實存在一定結構性泡沫。當前房市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房價上漲,而在於短期內房價上升斜率太陡,部分大城市房價短期上漲幅度驚人,存在一定泡沫;一些中小城市房價上漲也快於收入增長,但泡沫特徵不明顯。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房價快速上漲,有危機時房地産投資急劇減少、土地交易市場秩序混亂、政策刺激下需求釋放過快、前期基數較低等多方面原因。

  證券市場基本不存在泡沫。目前,道指比危機前高點僅低20%,上證比危機前高點低50%以上;上證平均PE(市盈率)不足2007年10月的40%,上市公司平均業績增長明顯快於股價上漲,市盈率在合理區間下限。上市公司業績處在新一輪上升週期起點,未來成長空間很大。

  去年以來股市房市先後活躍,比深度危機時都有大幅上升。股市進行了8個月修正性調整,作為市場主體的藍籌類上市公司股票泡沫基本擠掉,具有明顯的投資價值。房市出現結構性泡沫後未能調整,但近幾個月偏緊政策措施後會逐漸産生抑制加速上漲的效果。因此,我國今年資産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也不會出現資産價格泡沫破滅的情況。

  發展模式出現顯著變化

  問: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如何?

  陳東琪:我國經濟今年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

  新農村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加快,三鐵(高鐵、城鐵和地鐵)建設加快,大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提高,節能環保投入增加等等,都會擴大內向型投資需求。

  家電下鄉、汽車普及到城鄉家庭,旅遊、文化、資訊和基本公共服務消費在城鄉家庭消費中的比重提高,作為新消費群體的“80後”、“90後”促使信貸消費成為主流,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勞動者收入和城鄉家庭財産收入增長加快,都會擴大國內總消費需求。

  以消費(包括私人消費和公共消費)內需為導向、以技術進步為動力的新經濟增長,成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最顯著的變化。

  這個新模式的逐漸形成,不僅會促使中國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延長經濟長波的時間,也會帶動短期産業和市場繁榮,促使總量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所以,未來三五年,中國經濟不但不會出現“二次衰退”或“蕭條”,而且將再次出現新一輪動力強勁的快速增長!(韓樹傑)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