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挽救美國實業界和勞動者

時間:2010-04-07 10: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中國接受“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美國會下院130名議員更是以人民幣估價過低影響美國國內産業和導致失業率上升為由,要求美國政府提高對中國産品的關稅向中國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就美國這一做法和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日本著名智囊機構研究員關山健。關山健認為,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挽救美國實業界和勞動者。

  人民幣升值並不“萬能”

  中國證券報:最近,在世界上只有美國在要求人民幣升值,而且準備採取強硬手段逼人民幣升值,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是否還有別的辦法來替代人民幣升值?

  關山健:美國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主要是基於奧巴馬總統支援率低和失業率高等國內政治因素方面的考慮。而中國也鋻於國內的情況,很難答應美國的要求。

  2005年到2008年人民幣匯率上升,並沒有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也沒有對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改善發揮作用,由此看來,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挽救美國實業界和勞動者。

  中國證券報:日本社會(政府、國會、專家學者等),對關於人民幣升值問題持什麼樣的態度?2007年5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和日本的相關産業和企業有何影響?您如何評價這一時期人民幣升值?

  關山健:目前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不大。因為日本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而且大多數日本企業都是從其在中國的工廠向歐美市場出口産品。因為從中長期來看,通過市場機能讓人民幣匯率進行適當的變動,對解決全球貿易不均衡以及保持中國自身經濟穩定有利。

  其實,在人民幣匯率上升伊始,曾經擔心與中國經濟關聯度深的日元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升值,但是實際上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從進出口總量來看,進出口相抵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因而可以説對日本企業也幾乎沒有影響。

  人民幣需成熟匯率機制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人民幣究竟應不應該升值,有何利害和風險及影響?如果您認為應該升值的話,如何把握升值的時機、幅度和方式?

  關山健:升值這個詞容易使人産生急劇上升的聯想,人民幣匯率沒有必要急劇上升,但必須進行緩慢的調整。有觀點認為,從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間,中國經濟保持近10%的高增長,而人民幣對美元一直保持1比8.3的固定匯率,人民幣實質匯率實際上被低估15%左右。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上升了21%,就是再加上這5年經濟增長因素,也絕不能説人民幣被低估了。

  不過,人為地將匯率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非常困難。因為,對於全球經濟的長期均衡的合適匯率和對中國經濟短期問題的合適匯率,肯定不會一致。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形成成熟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關山健:國內平衡(高就業和低通脹)和對外平衡(經常收支平衡等)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調整,即匯率變動、資本進出、利率變動。

  實施固定匯率、獨立的利率政策、資本自由移動,三方面不能同時實現,即使是實施浮動匯率制而放棄固定匯率,也未必能保證對外均衡和資本自由移動。因此,我認為,為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成熟,中國還得繼續現行的對短期資本流動進行限制的做法,關於利率則有必要允許通過市場機制來調整。

  日元升值可為借鑒

  中國證券報:1985年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這被認為是導致日本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您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關山健:我認為,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經濟政策的失敗,而不能歸咎於日元升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半期,日本發生資産泡沫的原因主要是,為擴大內需而採取過度寬鬆的金融政策,寬鬆金融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剩,資金流向了不動産和股市。而寬鬆金融政策導致利率低下,銀行的利潤下降,因此銀行擴大面向不動産、零售業、住宅業的融資也無益於經濟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利率低企業融資也變得容易了,又把融到的資金投向不動産和股市。

  泡沫之後,日本經濟沒能從長期低迷中擺脫出來,也不是日元升值的原因,而是不斷推遲不良債權的處理。多數日本企業經營者認為在八十年代後半期日元升值中得到鍛鍊,正是由於日元的升值才使企業努力削減成本和進行技術革新。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