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尤須警惕“美元高邊疆”戰略

時間:2010-04-07 13:32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三十餘年來,由美國打造並不斷得到維護的“美元高邊疆”,成功地阻止了日元和歐元崛起對美元的衝擊。面對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上升,美國也許會變本加厲地打壓中國的行為空間,而人民幣匯率問題只是 “敲打”中國的一張探路牌。在美元“死在自己的床上”這一天真正到來之前,中國和世界都不要指望美國會犯低級錯誤。

  在美中圍繞人民幣匯率之爭進入中場休息的時候,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都應該冷靜思考一個重要問題:這個世界,真正能在經濟上獨立的國家又有幾個?不錯,在其他國家看來,中國經濟很好很強大,尤其在這場金融危機之後似已強大到足以令日本和歐洲工業強國感到呼吸急促的地步。但在握有諸多機制化霸權手段的美國面前,中國經濟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來了。本來,世人似乎看到了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治理向著多元和平衡方向邁進的曙光。因為經由這場危機的衝擊,美國的整體經濟和金融實力以及對國際經濟體系的駕馭能力著實有所下降。但世人不要忘了,自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召開以來,全球在美元體系支配下已經生活了66年;如果將1913年美聯儲成立作為美元初步取代英鎊的時間表,則美國對世界貨幣體系的統治時間更為長久。

  按照曾擔任過副國務卿的哈佛大學老牌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庫珀的觀點,無論是歐元、日元、人民幣還是SDR,在可見的未來都無法取代美元。在他眼裏,美元成為國際“硬貨幣”不是任何人或任何政府特意設計的結果,正如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工具語言不是任何人、任何政府設計的一樣。這些都是習慣成自然,從實踐中逐漸演變而來的,用的人越多,這種語言或這種貨幣就越有用(network externalities)。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業務結算大多涉及美元。美國的國債市場(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相對低風險高回報的市場,而且其深度、廣度及流動性無與倫比。優越感依然十分強烈的庫珀還斷言,儘管他並不反對改革國際金融秩序,但這只是遙遠的憧憬。

  也許,在不少憤青眼裏,庫珀的確夠狂妄。但站在國際經濟與貨幣格局演進的角度,我們更應該深思,為什麼美國能夠歷各次危機于不倒?甚至在某些時候還變得更加強大。特別是美元,儘管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先後遭到了日元和歐元的挑戰,但作為既有國際金融體系設計者與主要受益者的美國,最終還是綜合運用各種力量工具擊退了日元和歐元的挑戰。本次金融危機暴發以來,美元也確實經歷了一小段風雨飄搖的日子,戰戰兢兢的保爾森和伯南克在那段時間的腦細胞死亡速度想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不過,即便在美元最困難的時刻,主要大國也不敢輕易拋棄美元。雄心勃勃的歐元仍無法擺脫美國的操縱。

  美元的強大與難以撼動,除了潛在的制衡力量尚處於發育之中外,筆者想特別提出的一點是,還與美國在30年前打造的“高邊疆”戰略不無關係。一般人以為,1980年,由時任美國總統裏根的國家安全顧問、前美國安全委員會特種計劃室主任丹尼爾格雷厄姆提出來的“高邊疆”戰略,主要應用於和前蘇聯的軍事競爭。其實,格雷厄姆領導的“高邊疆”研究小組中就包括了經濟學家。于1982年提出的《“高邊疆”研究報告》涵蓋了軍事、技術、政治、經濟等各項戰略內的總體戰略。按照格雷厄姆設想,“高邊疆”不僅是一項軍事戰略,還是處理美國和美國盟國正當的經濟和政治願望以及安全需要的一項真正的國家戰略。自那之後,美國先是在“高邊疆”戰略指導下,拖垮了前蘇聯;之後又聯手歐洲打壓了日元崛起的勢頭。其後,在歐元誕生的世紀之交,美國看到不僅有能力也有意願承擔更多國際經濟責任的歐洲是最大威脅,於是,一方面不斷強調強勢美元政策將延續,以增強各國對美元支付體系的信心與依賴,另一方面巧妙地發動了科索沃戰爭,通過點燃歐洲火藥桶,給剛剛出爐的歐元當頭一棒,歐元也因此陷入低迷,美國得以繼續掌控世界經濟。

  美國之所以能夠執行“高邊疆”戰略,除了其高人一等的戰略謀劃能力之外,還得益於其在戰後建立起的機制化霸權。所謂機制化霸權,是美國通過左右一系列國際組織、機制和聯盟建立起來的秩序範式。美國憑藉其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主宰,制定著國際金融規則的權力圈與話語權,敲定了金融市場價格水準的霸權與能力以及對各種金融工具與頭銜的特權與創意的決定。華爾街、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八國組織(G8)、各式高峰論壇與精英俱樂部、獨霸全球的金融專才資格註冊權的非營利組織(NPO)等就是美國主宰世界金融秩序的各種符號。而美國超強的軍事實力,又總讓那些意圖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的國家退避三舍。

  而今,面對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上升,美國也許會變本加厲地運用“高邊疆”戰略來打壓中國的行為空間。可以這麼説,人民幣匯率問題只是美國“敲打”中國的一張探路牌。假如美國認為中國將來確立了區域金融領袖地位,進而觸摸美國的敏感地帶,肯定會毫不猶豫地祭出更大的“殺器”來鉗制中國。而今日中國在應對美國挑起的雙邊經貿摩擦時,之所以略顯被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缺少可以制約美國挑釁的貨幣力量工具。也許,德國證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格言“一種貨幣只會死在自己的床上”,終有一天會在美國身上得到應驗。但在這一天真正到來之前,中國和世界都不要指望美國會犯低級錯誤。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