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經濟結構轉變關鍵時刻到來

時間:2010-03-03 14:01   來源:新華網綜合

"人口紅利"未到拐點 “人口紅利”未到拐點 “民工荒”:經濟結構轉變關鍵時刻到來

  隨著經濟的復蘇,2004年首次出現的民工荒現象在今年春節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民工荒”再現,是否意味著我國“人口紅利”拐點的到來,對未來經濟發展將産生怎樣的影響?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對此現象産生的背景、原因、影響進行深入分析,以釋讀者之疑、解投資者之惑。

  “我們必須知道所謂‘人口紅利’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國‘人口紅利’依然沒有結束,因為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還是很大。”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都陽對本報記者表示。而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學者專家幾乎一致認為“民工荒”現象預示經濟結構轉變關鍵時刻到來,而長遠來看這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勞動力總量充足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目前勞動年齡人口為8億左右,而相比之下,即便把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勞動力人口加起來,其總和也達不到這個規模。對於導致民工荒出現的根本原因,都陽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都表示主要是由於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與新增勞動力減少之間的矛盾。“由於我國生育水準的下降,導致我國近幾年新增勞動人口數量明顯減少,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對勞動年齡人口的較大需求。”翟振武分析説。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近幾年大學的擴招也是導致進入勞動力市場人口減少的原因之一。“現在農村孩子上大學的比率約為15%,較之前7%左右的比率有了大幅提升。因此上百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到高校。”然而,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短缺的依然是普通勞動力,鄭風田表示。

  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日前發佈的部分城市2010年企業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調查分析顯示,要求具備初級工水準的崗位佔25%,要求達到中級工及以上水準的佔7%,對職業資格暫無要求的佔68%。企業招工要求初中文化程度的佔49%,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25%,暫無要求的佔26%。

  考慮到今年經濟復蘇、中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民工元宵節返工的習慣等因素,接受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民工荒”現在並不能説明“人口紅利”拐點的到來。不過雖拐點未到,但我國“人口紅利”確已呈下降趨勢,專家表示,根據對生育率以及相關數據的分析,在未來5——10年內,我國“人口紅利”將迎來拐點。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