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卿:經濟刺激政策應當逐步退出

時間:2010-02-25 09: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

  “進入後危機階段,我們所面臨的困難、挑戰和潛在風險比金融危機衝擊階段甚至更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如果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把握不好,有可能使經濟回升向好的形勢發生震蕩,可能導致經濟增速在短暫恢復甚至兩位數飆升後再次下滑。”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訪時説。他認為,經濟刺激政策應逐步退出。

  短期內加息弊大於利

  問: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復蘇,有人開始總結“4萬億計劃”的得失,並強烈呼籲儘快退出,否則後果難測、結構難調。您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尹中卿:我認為,在後危機階段,我國經濟增速不會像一些人的樂觀分析那樣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通道。實際上,今年GDP增速既有大起的風險,也有大落的風險。大起得越快,大落得也越快。

  如何避免從“V”型回升演變為倒“V”型下滑,甚至陷入“W”型冷熱迴圈怪圈?關鍵看我們怎樣應對。應當本著“無縫銜接,穩定著陸、逐步退出”的原則,把“保增長”刺激政策逐漸轉變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控風險”的中性政策,不僅要避免二次探底,同時更要避免經濟過熱,從而實現“V”型增長。

  我認為,目前可能還不到加息的時候,短期內加息弊大於利,未來加息也應該在發達國家之後。去年我國GDP增速達到8.7%,第四季度超過10%,這與高強度刺激政策有關。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導致這次經濟增速下滑的內在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並未得到解決,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過度消耗資源和能源等問題,反而更加突出。

  樓市泡沫可能“被扎破”

  問:您認為今年中國的資産價格泡沫是否會繼續加重?

  尹中卿:這些年來,房地産和股票構成資産的主要內容。去年,中國樓市和股市均出現爆髮式飆升。就房地産市場來説,去年杭州市出讓經營性用地收入超過1200億元,北京和上海也均達到1000億元,全國已達到1.5萬億元以上,相當於全國財政收入的1/4;各地“地王”層出不窮,房價持續快速攀升。股票市場則經歷了暴漲暴跌。由於特殊國情,雖然不能用一線城市房價以偏概全,但房地産市場過快飆升表明樓市出現泡沫已是不爭的事實。股票暴漲暴跌也表明正是資産價格泡沫導致股市缺乏堅實依託。

  既然是泡沫,就很容易被扎破,最後必定會破滅。如果今年房價還像去年一樣飆升,無疑會激發很多社會矛盾。所以,要抑制資産價格過度膨脹。通過適度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增加股票保證金交易限制、提高非保障性住房抵押貸款條件、實行差別化利率調整等政策工具,對今年可能出現的資産價格暴漲進行制約。

  同時,借鑒國際社會的經驗,採取政府直接入市提供住房供給的做法。政府直接參與開發一級市場,給那些有工作但是沒有買房子的人提供住房。對第二套以上的帶有投資和投機性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實行有效的風險控制。通過稅收杠桿調節二級市場投資,平抑房價。

  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脹

  問:近期,蔬菜、食用油、水電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漲價現象,引發了人們對出現通貨膨脹的擔憂。這是否預示著通脹的前夜到來?

  尹中卿:今年我國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脹。近段時間來,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通脹是否來臨,如果來了通脹率有多高?一些人認為現在許多行業産能過剩、農業連續6年豐收,國際糧價又處於低位,斷定我國不會發生明顯的、劇烈的通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視流動性過剩、輸入型通脹、資産價格飆升、居民必需消費品價格上漲所構成的結構性通貨膨脹風險。

  實際上,目前許多公用事業服務價格還沒有到位,居民必需消費品也會出現結構性漲價。由於我國經濟增長迅速,支撐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並不能齊頭並進地同時滿足高增長的需要,我國經濟會不時因為某些資源和某些産品供給不足從而價格上升,進而推高價格總水準。如果出現某些影響農副産品生産因素,在流動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演變為農副産品價格迅速上漲。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全球基礎産品的價格上漲也會傳導到國內,從而引起輸入型通脹。美國和歐洲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我國形成新一輪輸入型通脹壓力。

  雖然通脹預期本身並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但這種預期可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管理好通脹預期,就是對未來可能來臨的通脹給予高度關注,通過宏觀調控需讓公眾相信,未來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脹。在通脹到來時,將它的危害減到最小。

  另外,在政策方面做一些更靈活、謹慎的漸進式調整,使政策顯得更穩健。密切關注和監測國際主要貨幣匯率、初級産品價格變化,有效解決結構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

  必須關注熱錢回流

  問: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刺激政策都有退出的可能,熱錢的流向會對中國經濟産生何種影響?

  尹中卿: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由於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加之美元利率持續走低,許多銀行、企業、個人等涉匯主體傾向於將境外資産調回並結匯,其中不乏部分境外投機套利資金假借貿易、個人、外商投資等渠道,採取分散、滲透的方式,大舉進入我國。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也曾出現一些境外短期資金流回去的情況。隨著我國經濟回暖,又有許多熱錢重新涌入我國。

  按照以往的經驗,熱錢流入會使我國外匯儲備上升過快,從而使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施加更多壓力。國際熱錢加速流入還會加速泡沫泛起,導致股市和地産市場價格高漲。一旦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股市和樓市又可能受到衝擊,出現劇烈波動,進而對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影響。

  有人説熱錢是天使,當它們到來之時,一片歌舞昇平。有人説熱錢是魔鬼,當它們退去時,頓時哀鴻遍野。對我國而言, 熱錢的大規模涌入是今年資本市場管理必須關注的重點。在現階段,我國仍要保留對資本項目的必要管制。同時,還要不斷加大對非法違規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打擊力度。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