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費:如何讓“外需”變成內需

時間:2010-02-24 10: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 )日前發佈的《後地盤爭奪戰時代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值將達到2480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對於貧富差距巨大、未富先奢的國人來説,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是驕傲還是悲哀?

  “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背後是貧富懸殊與內需不足

  大多數網民都認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依舊眾多,在富裕程度普遍不高的情況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當然不正常,從這個角度講,奢侈品消費在中國的火爆其根源還是在國民的貧富差距問題。

  “一方面中低收入人群大量聚集,眾多中産受到高房價洗劫以及收入增長停滯不前,正在迅速加入貧困隊伍;而少數倖免于難的中産和越來越富的大款卻在祖國內需和社會救濟亟待銀子之時,跑到美國無私地支援外需,讓人心緒難平。”新浪博主“石述思”犀利直言,中國貧富差距的裂變已經相當驚人。

  鳳凰博主“盛大林”表示:“眾所週知,內需不足一直是中國經濟的軟肋。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出臺的很多刺激性措施都是為了拉動內需,可是奢侈品消費拉的卻是很多發達國家的‘外需’,因為中國人消費的奢侈品基本上都是國外的品牌。”

  “外需”大拉動折射中國産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從中國到法國去,再購買在中國生産的法國高檔奢侈品帶回中國?這個世界真是奇妙!”不少網友如此調侃道。新浪網友“在路上”表示,中國在走向經濟第一實體的過程中,其購買力顯然會水漲船高,即將成為世界奢侈品消費大國顯然也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中國人消費能力日增的今天,中國自身的高檔奢侈品在哪?

  “事實上,除了少部分品牌,法國高檔奢侈品大部分都已經將生産基地轉移到中國。只是,法國的設計與銷售拿走了利潤的大頭。既然中國已經有了生産高檔奢侈品的能力,為什麼我們無法推出自己設計的名牌,並將其推向全世界?”搜狐博主“鄭若麟”説。

  “石述思”指出,美國許多名牌服飾、化粧品等備受中國遊客追捧,一方面説明中國的奢侈品進口關稅過高,已經顯現了對國內高端消費者的擠出效應;另一方面也説明中國産業界開創出與經濟發展水準和消費能力匹配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華高端品牌已迫在眉睫。

  “最大奢侈品市場”或是一個歷史機遇

  網友指出,奢侈品之所以能夠獲得超高的品牌價值,其根源在於背後的文化內涵。中國應該培育自己面向內需的奢侈品牌,深耕細作自己的民族工業、塑造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奢侈品市場的不斷成長壯大,對於今後中國的經濟轉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騰訊博主“童大煥”説。

  “價值中國”網署名“布切爾”的評論稱,中國在國際奢侈品牌領域除了成為大買家之外,其實還面臨著“建樹”機會。中國建立自身奢侈品牌的趨勢,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一種水到渠成的詮釋。 (記者 肖婧 整理)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