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2010年中國經濟八大建議

時間:2010-02-24 10: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鄭新立簡介

  鄭新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45年2月生,1969年8月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1970-1978年在邯鄲冶金礦建指揮部任技術員、副科長、副處長。1978年8月-1981年8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專業獲經濟學碩士。1981年8月-1987年12月在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經濟組任處級調研員、副組長。1987年12月-1990年7月在國家資訊中心任副總經濟師。1990年7月-2000年6月任國家計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計委新聞發言人、副秘書長。2000年6月至今,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

  2009年中國經濟回顧

  總體看,2009年世界經濟體依然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殺傷力中震蕩。雖然部分國家的數據顯示了經濟觸底的證據,但是從長期看,世界主要經濟體將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即使復蘇,其過程也將是緩慢和艱難的。

  就中國經濟形勢而言,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與艱難復蘇給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2009年中國經濟形勢呈現出了以下主要特點:一是經濟增長前低後高,快速企穩超過市場預期,從2008年年末至今,經濟又有“V”型復蘇的跡象;二是經濟企穩回升主要靠投資拉動,消費出現可喜變化;三是商品價格水準低位徘徊,資産價格回升較快;四是失業情況總體得到改善,農民工就業形勢迅速好轉;五是出口低位維穩,初現復蘇曙光;六是銀行系統的穩定性在世界顯著,為經濟企穩回升奠定基礎。

  2009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快速企穩回升,得益於我們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所有經濟刺激計劃。從2008年11月開始,中央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及時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所有計劃。具體而言,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推動投資快速增長;大規模減稅、“家電下鄉”及改善民生等政策刺激消費需求,效果顯著;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證了市場流動性,刺激了信貸;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發展勢頭趨好。

  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當前中國經濟運作中還有一些需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具體包括:經濟企穩主要靠投資拉動,需求結構調整有待進一步深化;居民收入佔總收入過低,勞動收入佔比持續下降,未來消費增長前景堪憂;財政存在潛在壓力;信貸違約、特別是地方政府貸款風險增加,銀行系統將接受考驗;産能過剩仍然突出,高耗能産業又有增加。

  2010年中國經濟展望

  我們認為,在保持現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情況下,2010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態勢。具體來説,1、經濟增長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預計全年GDP增速總體可達到9%左右。2、投資增速將持續保持高位,但較2009年將有所回落,預計全年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將會維持在20%以上的增速。3、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在拉動經濟增長中將繼續扮演較為穩定的角色,預計全年消費對GDP的拉動作用仍將是4個百分點左右。4、外貿形勢將有所好轉,將正向拉動經濟增長,預計全年進口額同比增速可能達到13%左右,出口額同比增速將達到10%左右。5、工業生産增速將繼續提高,結構更加均衡。工業生産行業結構也將隨需求結構的變化而有所改觀。6、物價形勢總體保持平穩,生産資料和部分工業品價格上漲壓力明顯增大,預計CPI將會達到3%左右,PPI將會上漲到5%左右。7、信貸規模不會急劇縮減,貨幣流動性依然充裕,預計全年M2增速將會在18%左右,新增信貸規模將會在8萬億元左右。

  對2010年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政策建議

  1、宏觀經濟政策的重心應立足於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擴大內需為主和穩定外需相結合,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應全面清理向城鄉居民徵收的各種稅費;根據個人支出和消費水準的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地上調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甚至更高;增加國民休假期,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革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關係;用城市化帶動消費增長。

  2、宏觀經濟政策應適時做出調整,正確處理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結構調整與管理好通脹預期的相互關係。宏觀調控應有利於穩定增長、調整結構、擴大就業、預防通脹。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同時,要根據經濟形勢的動態變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著力點宜適時實施動態微調,真正做到“有保有壓”:財政政策從擴投資轉向促消費、惠民生,貨幣政策重點從增加信貸投放轉向優化信貸結構。

  3、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作為實現內生性增長的根本舉措。國民經濟結構調整主要應著重調整三大結構,實現三大轉變:一是調整需求結構,由投資和出口需求為主轉變為消費、投資和出口拉動,更多地發揮消費的作用。二是調整供給結構或産業結構,由主要靠第二産業拉動,向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繼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現代農業所佔比重;推動工業由大變強,提高先進製造業所佔比重;重點提高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服務業就業比重,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所佔比重。三是調整要素結構,由過去那種過分依靠物質資源的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轉變為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實現經濟增長。

  4、以深化和推進關鍵領域各項改革作為抵禦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有力武器。醫治體制問題的方法只有改革,改革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深化關鍵領域的改革,解決對發展全局有著特殊重要性的問題。例如:加快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5、大力發展新興戰略性産業以培育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要想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佔據戰略制高點,必須兼顧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著力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發展資訊産業、新能源産業、新材料産業、生物産業、航空航太産業、海洋産業、環保産業等。

  6、高度警惕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後可能積聚的財政和金融風險。具體來説,可能的風險點包括:銀行資産充足率下降,信貸風險上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隱患巨大;財政赤字需要警惕。2010年,貨幣政策在繼續保持適度寬鬆的總體基調的同時,應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努力尋求信貸規模調整與信貸結構優化的平衡點,適時考慮退出策略,分步實施政策調整與轉向。財政可持續性需要高度關注,需要制定長期平衡性策略。更重要的是關注地方財政支出的風險,降低系統性風險。

  7、儘快打破壟斷、開放民間資本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繼續推進壟斷性行業的市場化改革;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進行自由、平等的競爭;國家財富逐步適度向國民轉讓;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

  8、重視加強國際經濟協調與合作以爭取更大的經濟發展外部空間。中國應該積極與G20國家協調合作,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深入合作,防止貿易保護,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協調與合作;世界各國都應維持當前經濟刺激方案,現在還不是討論刺激政策退出的最好時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