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走了,中國經濟喘口氣

時間:2010-02-23 14:0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2月19日,美聯儲開始上調貼現率0.25個百分點至0.75%,這是美聯儲自2006年6月以來首次上調貼現率。美聯儲此舉導致美元應聲而漲,創出去年6月15日以來新高。隨著美元走高,停留在亞洲市場的熱錢將回流美國市場的預期再起。亞洲股市已經感到“失血”之憂。

  上一次熱錢大規模撤出亞洲市場曾導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這一次,剛從全球金融危機中緩過勁的亞洲會否再次受創?熱錢的涌入和流出對中國乃至亞洲將造成怎樣的影響?面對來去自如的熱錢,中國該採取怎樣的態度?

  走強美元是暫時

  “美元走強時是暫時的。”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地説。他似乎並不看好攀上新高的美元。

  在胡俞越看來,美國經濟的復蘇狀況決定了美元的走勢。“全球金融危機還未過去,美國經濟復蘇並不紮實,美元走強就是暫時的。”他説。

  胡俞越認為,為了鞏固美國經濟的復蘇成果,美國將維持強勢美元和弱勢美元共生的局面。所謂強勢美元,是指美元仍然是全球硬通貨,強勢地位沒有改變。與此同時,美元還要保持弱勢態勢,畢竟疲軟的美元對美國出口和消費提升更有好處。

  如果美元走強是短暫的,那麼熱錢大量回流美國的狀況恐怕也難以出現。因此,胡俞越判定,目前出現的熱錢回流局面將不會再造一次亞洲金融危機。現在擔心“類亞洲金融危機”是多餘的。

  熱錢只多不見少

  在美元走高、熱錢回流的表面現象背後,不少專家學者和機構看到的卻是相反的事實。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2010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就預估,今年涌入中國的熱錢較去年將大幅增加。

  該報告稱,隨著今年全球資本流動增速高於去年,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面臨更高的經濟增長預期,成為國際資本流入的目標。同時,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在西方國家逐漸放大,國際資本也會流入中國以期獲利。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不乏專家提出類似看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就表示,雖然今年資本流動會發生變化,流入新興市場的資本會出現回流,但考慮到西方投資者今年的投機性心理上升,新興市場的態勢不差,並仍將是熱錢潮涌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説,雖然有部分熱錢回流美國,但是流入新興市場的熱錢仍可能只多不少。

  防範手段還嫌少

  美元走強只是短期趨勢,完全靠投資支撐起的1998年的“奇跡亞洲”也已今非昔比,那麼,中國是否就沒有熱錢之憂?

  除了熱錢導致的中國國內流動性過剩和資産泡沫問題,熱錢流出同樣值得警惕。

  陳鳳英就分析,雖然外匯儲備、資本流動和政府財政都不存在大問題的亞洲不可能重寫亞洲金融危機史,但考慮到亞洲的確出現了資産泡沫,歐元區正深陷債務危機,流向美國的資本會增加。熱錢流出導致的亞洲“失血”風險可能存在。

  其實,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防範人民幣匯率風險,在胡俞越看來,適當減持美國國債就是措施之一。然而,光有防範意識還遠遠不夠。中國急需拿出更多必要的防範措施。

  “目前國內外匯管理的工具太少了。也就是説,我們防範外匯風險的手段不夠。”胡俞越説。

  熱錢走了會更好

  熱錢涌入讓人憂心,熱錢離開同樣讓中國憂心。不過,從某種程度而言,部分熱錢離開中國也許是為中國提供了喘口氣的良機。

  陳鳳英似乎樂見部分熱錢回流美國。她説:“熱錢離開對我們不是壞事。”根據她分析,一方面,熱錢可能使中國資産價值形成更大泡沫,這顯然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走掉一部分熱錢,中國經濟可以適當降降溫。另一方面,熱錢迫切預期人民幣升值,一部分熱錢回流美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就減輕了。

  從以上兩方面看,現在也許正是一部分熱錢離開中國的好時機。

  《國際金融報》 (2010-02-23 第08版)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