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赴臺前景考:臺灣“軟環境”或成障礙?

時間:2009-08-06 10:05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來自我國臺灣地區的消息顯示,高力國際發表的第二季度亞太區辦公室租金報告顯示,臺北在26個接受調查的城市中排名第15,低於香港(第二名)、上海(第十名)和北京(第12名)。但是一旦陸資企業入島,將會刺激辦公室租賃市場需求增長。

    高力國際發表的報告預計,臺北市今年第二季度辦公室租金由上一季度的每平方米2466元新台幣,微幅下滑到每平方米2353元新台幣。由於新樓盤交付,辦公室空置率由第一季度的6.91%,上升到第二季度的11.17%。短期來看,目前的經濟狀況仍對辦公室需求構成威脅,但長遠來看,陸資企業將會刺激辦公室租賃市場需求增長。

    陸資企業的助推力有多大?臺灣的相關産業有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

    500強都有興趣

    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近日公開表示,“只要政策一開放,中國大陸前500大企業都有興趣來臺買房地産。”中房集團總裁孟曉蘇也公開表示,若進一步開放陸資赴臺“自由行”,中房集團也會馬上來臺灣投資。

    陸資赴臺投資已經有實質性進展。7月29日,福建新大陸[9.49 1.93%]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陸”)收購臺灣帝普科技公司股權申請,已通過商務部核準,獲得了商務部頒發的《企業境外投資證書》。新大陸成為大陸首家經被正式核準的赴臺投資企業。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專家朱磊評論:“這是‘陸資赴臺’一個標誌性的進程。這意味著兩岸正式開啟雙向投資的新階段。”

    國巨創投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孫飛認為,“大陸企業登陸臺灣必將推動商用寫字樓的租金價格。目前島內的經濟形勢還不明朗。而大陸的經濟已經開始明顯恢復。雖然歐美經濟也逐步復蘇,但歐美企業不會成為陸資企業投資臺灣的競爭對手。”

    簡化字、銀聯卡很重要

    當下業界有觀點將陸資赴臺形容為“雷聲大、雨點小”。劉學龍認為,陸資企業目前多停留在“初步的市場評估階段”,付諸實際行動的企業還很少。原因何在?儘管陸資投資的前景看好,但是島內商用辦公樓的“軟環境”卻有可能成為發展的障礙。

    孫飛解讀認為,目前兩岸之間的經濟交流還尚存一些政策、法律限制。兩岸都需要有適應的過程。“商業地産軟環境改善需要時間,相關産業的相互適應和認同的過程,更加重要。”

    具體而言,多數赴臺考察的陸資企業都認為,“缺乏大陸企業習慣的簡體字環境;物業管理不夠專業;樓宇中沒有兩岸重要的財經播放系統;通行世界各地的銀聯卡,在臺灣卻是寸步難行。”

    業界有觀點認為:島內的商務辦公樓要想吸引陸資企業,要滿足以下相關條件:地處産業群聚集地;外觀建築風格有特色;有國際及兩岸知名地標性A級辦公大樓;可先承租100平方米的空間,等穩定後可擴充承租的大樓;每層樓準備空調吸煙室;一樓大廳一定要氣派明亮。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