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年中盤點之三:金融風暴加深高失業的挑戰

時間:2009-07-15 15:27   來源:中國新聞社
  臺積電等三十二家電子廠商上週六在新竹科學園區舉辦就業博覽會,超過兩萬人前往爭取兩千兩百個職缺,媒體描述“民眾擠爆徵才現場”。

  中央社、大陸南方航空公司等在臺招聘人次,也出現十人、甚至百人搶一的境況。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十四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説,當前臺灣失業人群有中高齡、高科技、高學歷三個特徵;其中高科技失業的部分,是去年金融風暴以來新加的創傷。

  過去十年臺灣經濟發展體系以高科技代工製造為重點,出口貿易佔GDP逾七成;去年開始的金融風暴令歐美市場緊縮,臺灣受傷頗深。“主計處”公佈的五月份失業率已達百分之五點八二,七、八月份約十四萬名應屆畢業生又將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情勢將更加嚴峻。

  電子業知名企業家許勝雄説,失業率應該還會惡化下去,企業界要等到經濟復蘇確定後,才會增聘人力。

  為紓緩大專畢業生失業壓力,當局“勞委會”連續舉辦徵才活動,預計提供五千四百多個職位,並安排一萬三千個畢業生進入職場實習,每個人可取得大約新台幣兩萬兩千元薪水,也增加工作經驗。

  研究領域為勞動經濟、産業經濟的吳惠林説,利用公部門政策創造的就業機會,其數量、時間有限,畢竟不是真正就業。他主張:景氣終究會回來,當局在救急之後應減少對經濟迴圈的干預,由民眾自己的努力適應來面對經濟的起落。

  不過,“中研院”上月發佈“二00九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時,負責該研究的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説,臺灣經濟的領先指標已經連續三個月翻揚,景氣將慢慢回溫;即使如此,廠商産能利用率仍低,民間不會急於提升投資或大量增加僱員,真正改善可能要等今年第四季之後。

  吳中書認為,二00九年支撐臺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是行政當局的財政支出,這部分投資能否順利推動將左右臺灣經濟走勢。

  近日,當局做出估計,今年新台幣一千四百九十一億六千萬元的經濟刺激支出,將創造十四萬一千個工作崗位。

  臺灣當局推動擴大內需方案,首先,發放消費券提升內部消費、創造就業,進行大規模的公共工程投資,如投資額達二萬四千億新台幣的“桃園航空城”計劃;其次,發展服務業為核心的觀光産業,結合飲食、娛樂、文化、風景、藝術,吸納失業人口具潛力;第三,行政當局擬定下一階段發展的六大新興産業,扶植太陽能、軟體、生物科技等綠色産業。

  帶動臺灣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美國市場功能失效後,中國大陸仍在運作。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説,大陸企業及資金如果能夠來到臺灣投資,或將改變臺灣下一階段經濟發展;而且,臺灣應回歸全球市場,吸引外資來臺直接投資,“拾回臺灣疏忽十多年的要務”。

  短期內最受關注的是,臺灣所高度依賴的高科技製造業能否回復危機爆發前的榮景?

  在“竹科”就業博覽會上,于電子業工作七年的陳姓青年回憶,以前到人力資源機構網站填一填資料就有面談機會,現在有如“坐以待斃”,但機會雖少“至少還有”,他堅持留在新竹。

  接受訪問時,吳惠林表示,當局不應補貼高科技代工製造,因為其創造就業、獲利率都不高;臺灣今後在高科技研發以及餐飲、觀光、醫療照護産業,有機會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近來臺灣媒體開始討論,未來臺灣勢必轉向“服務業經濟”,大學教育如何調整、提升就業競爭力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吳惠林認為,金融風暴不全是壞事,解決失業問題最終必須回歸到每一所學校和個人,要負責任地自我學習、因應經濟的起落。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