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年中盤點之一:復蘇曙光乍現惟挑戰仍多

時間:2009-07-14 09:25   來源:Z--中國新聞網/雅虎
  二00九時已過半,臺灣經濟好轉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年中各項統計數據,還是實體産業、乃至普通民眾的感受,均大致顯示: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衝擊的臺灣經濟已現復蘇跡象,惟挑戰仍多。

  觀之拉動經濟“馬車”之一的對外貿易,正逐月回暖。據臺灣“財政部”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六月份臺出、進口“淡季不淡”,貿易額均為八個月來新高,累計上半年出超(順差)一百五十五點三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而資本設備進口大增,被專家解讀為:“企業投資信心恢復了,有些産業在動了。”

  觀之人們常言的“晴雨錶”,臺北股市今年跌漲交織,六月起出現反彈之勢,最新的周指數上漲百餘點,周線“連三紅”。以七月八日為例,已有四百四十九隻個股,率先攻上去年八月十五日高點時(七千一百九十六點)的收盤價。業內人士認為,中長線臺股有機會挑戰今年最高的七千零八十四點,更有樂觀者“上看”八千點,甚至指臺股有望衝上萬點。

  臺股上市櫃公司六月的營收業績超乎預期,總計超過一千二百四十五家公司中,近七成營收較上月成長;更令市場矚目的是,其中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公司有二十四家。

  《工商時報》依據六月份眾公司的財報分析,汽車、營建、塑化、鋼鐵、面板、半導體、遊戲等十大類産業“變好了”。

  從具有指標性的個股表現看,奇美電、友達、華映等面板大廠六月的營收全面回升;廣達電腦的年增率今年首度“轉正”;電子股“獲利王”宏達電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逾十四元(新台幣,下同);臺達電六月營收重回百億元;聯發科第二季營收改寫歷史新高;進入“王永慶後時代”的台塑麾下“四寶”(四家上市公司)的營收連續六個月成長;鴻海六月份營收暴衝寫下今年新高;臺積電調高資本支出;富邦金上半年稅後凈利逾九十億元。

  臺股基金上半年的整體表現也不俗,有十四隻的報酬率超過五成。看好臺股表現及其潛力,美國羅素集團編制的“羅素全球指數”,七月罕有地新增臺灣地區股票五十三隻。

  觀之臺灣房地産市場,去年金融風暴爆發後一度“直直落”,今年第二季才漸漸復蘇。據房屋仲介業者所作調查,高達六成二的臺灣民眾認為下半年是購房好時機。

  再觀之官方、研究機構及企業家,看法也轉趨樂觀。臺灣“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認為,臺灣經濟復蘇的型態或走勢應是“U”型,雖然回升的速度相當緩慢,但“觸底回升的趨勢是確定的”,樂觀來看,第四季就可看到明顯的復蘇。

  臺灣經濟研究院經濟預測中心主任陳淼指出,該院的調查顯示,製造業、服務業的“營業氣候測驗點”正逐月上揚;臺灣的景氣復蘇走勢,將類似于“NIKE”的商標形狀,換言之,景氣已進入復蘇期,但路途漫長。

  在臺灣各大研究機構中,寶華經濟研究院日前率先上調全年臺灣經濟增長率(從負百分之四點八修正為負百分之四點六)。該院院長梁國源預計,臺灣經濟整體景氣下半年將呈現半V型走勢,復蘇之後緩步走升。

  瑞展産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在中國大陸經濟回復力道及歐美緩慢止跌回升腳步的雙邊拉扯下,未來臺灣經濟將呈現N字型復蘇。

  “臺灣半導體教父”、六月“重出江湖”的張忠謀,在談到景氣時稱,臺灣經濟將L型波浪狀復蘇,而且會比美國早一點時間。

  臺灣著名學者、中央大學經濟係教授朱雲鵬指出,如同全球經濟走勢,臺灣經濟將以魚鉤型復蘇,介乎于U型與V型之間。

  經濟前景樂觀,然挑戰不容輕忽。其一,金融風暴陰影下,全球經濟的復蘇步履維艱;特別是中國大陸、美國經濟的未來表現,對外向型的臺灣經濟影響頗大。

  其二,臺灣的失業率居高不下,五月份達百分之五點八二,創下近三十年來新高,且有繼續攀升的可能。人才招聘會動輒出現十搶一、甚至平均百人搶一個職位的火爆場面,便可見一斑。

  其三,由於歷史原因,臺灣當局目前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及擴張性財政政策,似乎力有未逮、作用有限。消費信心指數止跌回升,但整體消費依然疲弱,六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去年同比大幅下滑,創下近三十九年來單月最大跌幅。通縮與通膨的壓力俱在。

  其四,島內油價連漲九周首見下調,但油價與H1N1甲型新流感、ECFA等因素,仍是影響經濟復蘇的不確定因素。

  綜上所述,臺灣經濟或如報章所言“欣見綠芽冒出”,但勿高興太早。記者認為,凝聚島內共識、減少政治內耗、多謀“對症”新策、全民一起打拼,再假以時日,方能實現臺灣經濟真正復蘇。但願臺灣近期的景氣好轉,不是曇花一現、“短暫春燕”!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