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兩岸三地金融合作將進入“深水區”

時間:2009-07-10 09:42   來源:H--華夏經緯網--證券時報
  隨著兩岸交往的日益密切,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金融領域的深層合作,也正在悄然醞釀。記者日前了解到,“標智滬深300中國ETF”可望在本月成為首只在臺灣上市的純A股ETF。就兩岸三地ETF交互掛牌的相關事宜,記者專訪了為臺灣引入“標智滬深300中國ETF”的寶來證券(香港)總經理劉國安。

  首只香港ETF有望臺灣掛牌

  證券時報:5月22日,港臺兩地金融監管機構簽署復函、建立相互承認及銷售ETF的監管機制,據悉寶來正在積極籌備ETF跨境上市,相關産品何時能夠面市?

  劉國安:如果一切順利,“標智滬深300中國ETF”有希望7月底在臺灣地區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寶來作為將臺灣ETF帶到香港掛牌的主要參與者,也在努力爭取臺灣地區ETF儘快在香港市場掛牌。

  證券時報:三地金融市場情況不盡相同,要實現交互掛牌,由監管到運作模式都需要很大的突破。能否具體談談?

  劉國安:ETF要實現交互掛牌需要交易所之間簽署諒解備忘錄。港臺監管機構已經簽署了備忘錄,因此寶來正在籌備安排港臺兩地市場ETF相關掛牌申請。 “標智滬深300中國ETF”是香港上市的證券,因此其在臺灣掛牌無須內地監管機構審批。

  “標智滬深300中國ETF”將有機會成為臺灣首個不受7%的漲跌幅限制的證券;並且上市首日即可進行融資融券,而無須像臺灣本土證券産品那樣,上市6個月後方可融資融券。

  此外,因為臺灣地區與香港開市時間不同,而且臺灣的現金賬戶交易是T+1,而香港是T+0,所以未來投資者將可利用相互掛牌的ETF在兩地市場的差異進行套利。

  兩岸三地交互掛牌準備中

  證券時報:臺灣與香港ETF交互上市對雙方市場有何積極意義?

  劉國安:ETF交互掛牌後,臺灣地區及香港的投資者不必在對方市場開戶,就能夠很方便地通過本地證券賬戶投資對方市場;而且可以用本地貨幣買賣,還能夠減少換匯作業。而“標智滬深300中國ETF”將有可能成為首只登陸臺灣股市的A股ETF,這對臺灣的投資者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證券時報: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相關監管機構正在積極排除相關技術障礙,目前三地交互掛牌還存在哪些技術障礙?短期內是否能夠排除?

  劉國安:兩岸三地在監管與交收作業上,的確存在不同之處,需要謹慎規劃以健全市場,但是在技術層面並沒有太多的障礙。現在只等相關監管機構簽署諒解備忘錄。但要具體推出三地交互掛牌的産品,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準備,因為要協調很多方面的關係,還有很多事項需要明確。譬如選擇哪些指數,是臺灣50、滬深300、上證綜指、恒生指數還是另外創造一個大中華指數;以及採取怎樣的方式,是連接基金或是以原股跨境掛牌方式。

  臺灣投資人看好A股市場

  證券時報:上證綜合指數已經突破3100點,較去年10月1664點的底部已接近翻倍,臺灣地區投資者對投資A股興趣仍然很大嗎?

  劉國安:臺灣投資人一直都非常希望能夠投資A股。雖然3100點較去年底的本輪週期的最低點升幅近100%,但投資者普遍相信中國大陸GDP增長仍將保持在8%左右的較高水準,因此A股估值仍是具有吸引力的。而且投資ETF比投資單一個股的風險低,投資人若可以輕易通過本地證券交易所參與A股,相信會對臺灣投資人具有很大吸引力。

  證券時報:對於“標智滬深300中國ETF”在臺灣上市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寶來是否預先做好了應對方案?

  劉國安:很多ETF都會出現走勢與其跟蹤的指數走勢偏離的情況,我們也不排除“標智滬深300中國ETF”在臺灣掛牌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方面既需要基金經理的操作減少跟蹤誤差,也需要市場參與者的積極參與。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