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優質肉牛新品種培育取得進展

時間:2012-08-14 08:40   來源:新華網

  北京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倪和民主持並執行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優質高效轉基因肉牛新品種培育,經過3年努力,首批兩頭含有脂肪性脂肪酸連接蛋白基因的秦川牛犢牛不久前在北京農學院綜合實驗基地誕生。這是我國首批轉入大理石花紋狀肉質基因的克隆肉牛,標誌著我國優質肉牛新品種培育取得進展。

  據介紹,我國雖有五大黃牛,但至今沒有一個世界公認的肉用品種。我國目前肉用品種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産肉率低且肉的品質不高,而牛肉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肌肉間脂肪含量。牛肉消費的特點與豬肉不同,豬肉越廋越好,而牛肉是肌肉間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為最好,也就是通常所説的大理石花紋狀牛肉,其口感和營養為大多數牛肉消費者所喜愛,因此價格也較高。

  倪和民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應用體細胞克隆技術,為培育我國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種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脂肪性脂肪酸連接蛋白基因是影響動物肌間脂肪含量的重要基因,它能夠使肌間脂肪含量增加,使牛肉的品質得到提高。這項研究將脂肪性脂肪酸連接蛋白基因轉入秦川牛胎兒的成纖維細胞內,再用體細胞克隆技術,把含脂肪性脂肪酸連接蛋白基因成纖維細胞注射進入成熟的去核卵子內,使其體外發育成重構胚胎,最後把胚胎移植進入同期發育的母牛子宮內,經過280多天妊娠,生産出含脂肪性脂肪酸連接蛋白基因的犢牛。這項技術將大大促進我國五大黃牛之一的秦川牛品種改良、開發與利用,為把我國的五大黃牛培育成世界著名的優質高檔肉牛邁出了關鍵一步。

  此項目是國際上第一批成功轉入脂肪性脂肪酸連接蛋白基因克隆牛,其産犢率達到71.4%,標誌著北京農學院具備了生産轉基因動物成熟的技術體系。目前,兩頭犢牛身體狀況良好。(記者 李江濤)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