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老闆自揭黑幕:海鮮免費加工一半被“貪污”

時間:2012-08-13 08:50   來源:瀋陽晚報

  面對大海,春暖花開,多美的意境。而現在,竟然變成,面對大海,鈔票花開。龍年春節,一張三亞亞龍灣某飯店,8個人7道菜打完7折後還近萬元的功能表,徹底將海邊旅遊餐飲陷阱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原本很多人在休閒時刻不想為多花的十元二十元計較,誰知,暴利驅使,奸商已經發展到極致。

  “黑!確實黑!不黑怎麼賺錢呢?”説到這,在海邊經營飯店生意的老闆盛先生自己也深深地嘆了口氣,“總這麼幹,我自己都有點受不了。”

  盛先生説,過了今年他就準備改行。再改行之前,想把“那些事”結合自己經歷和聽説的例子和遊客説説,以免再有上當的。

  一天進賬上萬元,抵上淡季一月

  盛先生説,他是6年前到海邊開飯店的,飯店年租金10萬多元,加上雇工、添置設備等一年支出得20萬。海邊經營其實就靠旅遊,季節性強,一年也就夏季3-4個月旺季,其他時間顧客特別少。這讓剛開始本本分分經營的盛先生很累,靠這3-4個月來養活這一年的費用,根本不可能,始終都是從兜裏掏錢補貼飯店,而看著別人家飯店每天鼓鼓的腰包,垂頭喪氣。後來,雇的一些“老道”的服務員和水案告訴他一些秘招後,一下子扭轉乾坤。他家飯店現在是在那片最火、營業額最高的。

  “一天流水賬能過萬”盛先生説,現在一天抵淡季一個月。這3-4個月別説養活一年的店,幾年都錯錯有餘。“飯店都有貓膩,只不過是多少而已。”盛先生説沒有“那些事”,在海邊這種租金高、旺季短的地方會賠錢。

  貓膩1 海鮮免費加工,留下一半

  盛先生説,現在到海邊飯店,不少遊客喜歡從剛剛出海歸來的船上購買一些海鮮,讓飯店代為加工。有的飯店收5-20元的加工費,有的免費。別以為免費的飯店好,其實實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用海鮮來找平衡。

  “我家就免費為客人加工海鮮,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我每天小海鮮基本不用進貨,就賣客人帶來的就可以。”盛先生説,客人帶來加工的海鮮,他們重來不如數上桌。在海邊旅遊的客人很少有按個購買海鮮的,他們認為海邊海鮮是難得的新鮮貨,都成堆購買,而這就讓他們有機可乘。

  應對招數:加工前查個數。如果買的是像海錐、香螺、蜆子等海鮮無法一一計數的,儘量使用鹽水、清蒸的方法加工,因為辣炒、紅燒等作法要加入各種調料,會影響你對數量多少的判斷。

  貓膩2 時價,是隨意提價的幌子

  去年,在盛先生所在的海邊,幾名顧客和一家飯店發生爭執,最後自然是不了了之。事情的起源是因為一道海參菜。在點菜時,菜牌上寫著時價,因為之前聽説過海鮮因為季節的不同,天氣的不同,價格不定,幾乎一天一個價,所以客人也沒在意,心想著不會差太多。誰知,在收費時,一條海參就收了100元,三條共計300元。

  “這個太貴了吧!”旅客質疑,但飯店以已標明“時價”、進貨價高為理由頂得遊客啞口無言。盛先生説,“時價”是他們隨意提價的好藉口,店家可以隨便計價。

  應對招數:對那些季節性比較強、按時價收費的海鮮,一定要在點菜時問明白,千萬不要給店家留有可乘之機。

  貓膩3 入廚前鮮活,入鍋前掉包

  盛先生説,很多人都認為在海邊吃的海鮮就是最新鮮的,其實並不是這樣。以他們家飯店來説,門廳前有個大海鮮缸,裏面裝的都是各式活海鮮,但不要對它過分迷信,因為裏面都是樣子貨。當旅客看好哪個海鮮後,服務員會用網把它撈出來,從這個時候到要廚房時都是鮮活的,但只要服務員的腳一步入廚房,事情就變了。廚師等人立即從冰箱裏拿出一些同種的陳海鮮下鍋,而這些剛撈起的海鮮則趁顧客回餐桌後,悄悄地再放回到缸裏。

  盛先生説,因為活海鮮和死海鮮價格差的很大。以鴉片魚為例,活的價格為70元/斤,而死的30多元/斤,相差一半多。很少有顧客在廚房看著做菜,加之上桌之後都是死的,誰也發現不了。

  應對招數:在做這個海鮮前,最好做一些別人不能注意的記號。如果是螃蟹,就掰掉半個腿。上菜時,腿是整的或沒了,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貓膩4 越貴的海鮮,越缺斤少兩

  盛先生説,像三亞那種“天價餐”宰客事件中,問題往往出現在一些珍稀海鮮上。這些海鮮,遊客平時很少看見,所以對他們的價格也不了解,飯店怎麼定價就得怎麼聽。而飯店不僅會加價賺錢,還會在分量上做手腳。因為遊客對一種陌生的海鮮,沒有一個重量和數量上的明確概念,所以少幾兩也看不出來。尤其是海鮮分割烹飪後更是看不出來。

  “人越多時,這種貓膩越不會被發現。”盛先生説一般多人到海鮮飯店就餐,無非都是親戚、同事、朋友的關係,大家都好面子,即使看出來也不好意思説。另外,人多嘴多,一人吃幾個,一盤就沒了,根本不會有人注意數量。

  應對招數:看秤,不僅看一個秤,一般飯店有兩個電子秤,多稱稱肯定不會吃虧。如果就一個秤,一定要對數量有個大概的估計,這樣上桌時就能分辨出來了。另外,要看看海鮮身上有沒有繩子、橡皮筋加重分量的物品等。(本報記者 鄧麗婧)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