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部門再出劍 白酒企業挨個兒撤銷“限價令”

時間:2013-01-21 09: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節日年關曾是白酒業風光無限的好日子,今年的情況不太一樣:繼茅臺撤銷“限價令”之後,1月17日,五糧液也因受到反壟斷調查,“進行徹底整改”。

  這只不過是連續多日來的“涼水”中,最新的一瓢。

  一位白酒業內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白酒剛剛度過了一個歷時十年的黃金髮展期,最近一輪明顯的漲價從2009年開始,以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等名酒為代表,每年的消費旺季前開始漲價,特別是中秋節和春節期間,由此帶動整個行業價格的高位運作。

  白酒業的火熱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人們漸漸弄不明白,白酒的成本究竟是多少。上述人士介紹説,現在人們在消費白酒時,不僅考慮這是何種糧食釀造的,還要考慮宴請時招待者的“面子”,如此一來,定價就是“逆向”進行的:很多廠家先定好一款市場價為198元的白酒,算好二級批發商的利潤,一級代理商的利潤,廠家約拿30%的利潤,再決定這款酒水用什麼品質的,包裝多少成本。

  很少有人能説清楚,白酒裏公款消費和個人消費的比例,但在白酒業內,消費者的“身份”、“面子”和白酒品牌的地位息息相關。在過去的高歌猛進中,很多白酒廠家推出了“百億計劃”、“千億計劃”,産能過剩的陰雲正在積聚。

  關注白酒行業的多位分析師和人士都曾告訴本報記者,2012年以來,不少白酒企業為了衝業績,不惜向經銷商“壓貨”,經銷商庫存太多,資金週轉不暢,“早就繃著呢”,2013年能否火熱不得而知。

  2012年,塑化劑風波引發了白酒業震蕩。隨後中央的限酒令,又給高端白酒帶來更大的一輪降溫。

  在這種情況下,經銷商想要清庫存,低價銷售的做法應運而生,業內稱之為“低價竄貨”。而酒廠擔心的是,一旦降價,白酒的“氣勢”和品牌就端不住了。

  從去年起,茅臺開始控制其經銷商的銷售最低價,“零售價不能低於1519元,團購價不能低於1400元”。前不久,茅臺還以暫停執行合同計劃、扣減保證金、“提出黃牌警告”等方式,處罰了一些經銷商。

  和茅臺相似,五糧液近期也出臺罰招,維護價格體系。其下12家經銷商,近期被指“低價、跨區、跨渠道違規銷售五糧液”,遭到扣除保證金等處罰。

  白酒業的“限價令”,觸及了《反壟斷法》的紅線。

  1月15日,茅臺方面表示,國家發改委和貴州物價局介入調查,該企業就此取消早前下發的3份涉及“限價”的文件,從16日起退還被處理經銷商已扣減的保證金。1月17日,五糧液也宣佈取消“限價令”,依據《反壟斷法》進行徹底整改。

  今年伊始,國家發改委反壟斷部門剛剛發佈了對6家液晶面板企業的調查結果,稱其利用優勢地位,合謀操控價格——這可能是更多人以往理解的“壟斷”——業內稱之為“橫向壟斷”。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競爭與反壟斷法律事務部主任王俊林告訴本報記者,像液晶面板企業那樣,發生在生産者和生産者之間的壟斷,是橫向壟斷,而像白酒業裏發生的,是生産者和經銷商之間的價格限制,稱為縱向壟斷,“縱向壟斷並不常見”。

  在王俊林看來,約談只是執法部門眾多反壟斷手段中比較溫和的,未來還可以用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等方式,踐行《反壟斷法》。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