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連續兩年遭遇冰川期 高管薪酬多不降反升

時間:2013-01-21 08: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分析人士稱,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公司高管薪酬卻呈上升趨勢,不但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壓力,同時也拉大了貧富差距,會激起員工、投資者的不滿情緒

  春節將至,各行各業的公司都開始準備在春節前給辛苦了一年的員工發放“紅包”,特別是業績好的公司,年終獎更是可觀。而對於那些業績不理想的公司來講,員工只能期盼年終獎不會下降或是告吹。

  “公司去年就沒發年終獎,今年發不發還不知道。”有航運業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實,業績不好的時候也是員工最累的時候,員工往往會因公司業績不好而沒有年終獎。

  年終獎與業績掛鉤

  2012年的航運業可以説是進入“冰川時代”,多數航運上市公司在2012年預計業績下降。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12家航運上市公司公佈2012年全年業績預警。其中,僅有1家公司預增;3家公司扭虧,另外的8家公司預計2012年全年業績下降。

  在航運業業績普遍下滑的同時,航運公司的年終獎與報酬會否因此下調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問題。

  有航運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今年能否拿到年終獎而表示擔憂,“年終獎和工資一般都是與業績掛鉤的。如果業績下滑,那麼年終獎和工資都有可能下降”。更有一家航運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去年就沒有發年終獎。

  記者採訪了多家航運上市公司,得到的回復多是“還未得到年終獎的消息”,也有人表示“年終獎和工資都將受業績影響,最終會發放多少要和業績掛鉤”,“公司生存都有問題,年終獎目前還不清楚”。

  上述航運公司員工向記者抱怨,其實在公司業績不好的時候,員工的工作最累,可到年終卻因業績下降而得不到年終獎。

  “受航運業景氣低迷的影響,航運業普遍處於業績低迷,甚至虧損的狀態。通過多種手段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成為了眾多航運企業‘過冬’的共識。其中薪酬調整與控製成為了企業控製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向記者分析道。

  一般來講,公司獎勵與工資的發放與公司業績掛鉤,而當公司業績下降時,“最受傷”的要屬公司高管了。

  “如果公司業績下降幅度大,高管的年終獎和薪酬都會有大幅度下降,一般員工雖然也有下調,但幅度不大。當然相反的,如果業績大幅上升的話,也是高管漲幅較高。”有航運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於公司高管下調比例高的問題,高博軒向記者分析道:“目前,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資體系加績效調薪兩部分組成,高管與一般員工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業績下滑高管照拿高薪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1年,在13家航運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011年度報酬總額”(以下簡稱:高管薪酬)有不同幅度的下調。其中,中遠航運的高管薪酬下調幅度最大,高達47.32%;其次,中國遠洋的高管薪酬下調幅度排名第二,達33.03%;而海峽股份和長航鳳凰的高管薪酬下調幅度分別為24.49%和23.14%。

  此外,中海集運和*ST長油雖然在2011年凈利潤分別下降了165.27%和3955.84%,但這兩家公司2011年高管薪酬的下調幅度並不大,分別為3.06%和7.35%。

  據記者統計,中國遠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011年度報酬總額”(稅前,以下同)為1547.05萬元,比2010年的2,310.05萬元,下降了33.03%。而公司2011年的凈利潤下降幅度為254.40%。

  此外,中海集運2011年同樣報虧,凈利潤下降165.27%,同樣的,中海集運也相應下調了工資,但其下調報酬的幅度遠遠低於中國遠洋的33.03%,僅僅只有3.06%。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與公司是國企有一定關係。相比民企而言,國企工資相對穩定。一般而言,國企員工固定薪資向下調整的比較少,但績效工資也會隨著企業業績的不同而有所變動。

  不過,記者查閱了2010年和2011年13家航運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統計數據發現,有的公司並未做到報酬與業績掛鉤。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度有11家航運企業業績下滑,其中有6家業績下滑的航運公司高管薪酬並未下調,反而上漲。事實上,這並不是航運業存在的問題,而是各行各業皆有的問題。

  “金融危機以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不斷高企與企業的業績不斷下滑形成鮮明的對比,受到了廣泛的質疑。”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認為。

  據統計,在上述6家業績下滑的企業中,中昌海運2011年高管薪酬上漲幅度最高,為30.93%,而公司在2011年的凈利潤下降了41.27%。

  對此現象,高博軒認為,上市公司業績下滑,而公司高管薪資卻呈上升趨勢,這不但提升了公司的成本壓力,同時也會拉大貧富差距,激起員工、投資者不滿情緒。

  此外,中海海盛、招商輪船和中海發展的報酬上漲幅度皆在10%以上,分別為18.27%、15.05%和14.36%;而寧波海運和SST天海則有不到5%的上漲幅度。

  “平衡公司業績和工資與獎金的關係,一方面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薪酬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業績成長與薪酬水準緊緊掛鉤的薪酬體系。”高博軒如此説道。

  中海集運補發

  高管下調報酬

  記者在對比中海集運2010年與2011年高管薪酬時發現,雖然公司2011年高管薪酬整體下調了3.06%,但這是在公司有兩位高管離職的情況下發生的大幅下調帶來的效果,而相比其他高管報酬下調的幅度並不高,甚至有高管薪酬上漲的情況出現。

  據2011年年報顯示,中海集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011年度報酬總額”為923.40萬元,比2010年的952.50萬元僅減少了29.1萬元。

  中海集運年報顯示,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決策程式是“由薪酬委員會提出,董事、監事報酬由股東大會決定;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由董事會批准”。而報酬確定依據則是“公司經營效益”。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年報可見,中海集運2011年的經營並不理想,凈利潤報虧27.43億元,下降幅度高達165.27%。如果公司高管的報酬確定依據是“公司經營效益”的話,那麼,中海集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011年度報酬總額”不該僅僅下調3.06%。

  據記者計算,中海集運報酬最高的要數“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黃小文”,其2010年領取報酬為132.2萬元,而2011年則領取報酬113.9萬元,報酬下調了18.3萬元,下降幅度為13.84%。其次是“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黃新明”,其2010年領取報酬為122.2萬元,而2011年領取報酬也是降至了113.9萬元,報酬下調了8.3萬元,下降幅度為6.79%。但其報酬已經與黃小文並列。

  公司副總經理李志剛2010年領取報酬為98.7萬元,2011年下調至96.9萬元,下調了1.8萬元,下調幅度為1.82%;執行董事、副總經理趙宏舟2010年領取報酬98.6萬元,而2011年則下調至96.6萬元;下調了2萬元,下調幅度為2.03%。如果與公司2011年業績下滑的幅度來看,這兩位高管的薪酬下降幅度明顯偏低。

  相反,公司總會計師趙小明2010年領取報酬為105.9萬元,2011年領取報酬降至78.1萬元,下調27.8萬元,下調幅度達26.25萬元;職工代表監事、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姚國建2010年領取報酬98.6萬元,而2011年報酬降至27.1萬元,下調了71.5萬元,下降幅度高達72.52%;可以説是報酬下調最多的高管了。

  記者發現,趙小明與姚國建工資下調的主要原因是辭任。只是,接任總會計師的劉衝在2011年的報酬僅有18.7萬元,還不如離職後的趙小明。

  更離奇的是,公司副總經理馮幸國2010年領取報酬為93.9萬元,到了2011年不降反升至95.0萬元;董事會秘書葉宇芒2010年領取報酬為57.3萬元,而2011年則上漲至59.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集運還為2009年虧損而降薪的高管因2010年扭虧補發工資近20萬元。這表明,公司高管即使在公司業績虧損了,也能在扭虧後將下調的工資補回來。

  據中海集運2011年年報顯示,獎勵數與基薪、安全和績效考核合計金額為: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80萬元,副總經理(總會計師)64萬元;因2009年公司發生了較大虧損,總經理黃小文、總會計師趙小明已按要求減薪。公司二屆31次董事會曾明確若2010年管理層能實現董事會預定的目標,將給予獎勵,為此建議將總經理黃小文、總會計師趙小明2009年扣減的薪酬予以補發,同時根據2010年業績在上述建議一的基礎上再給予獎勵:總經理黃小文20萬元,總會計師趙小明16萬元。其他高管人員參考以上標準給予相應獎勵。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