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服裝加快轉型升級 打造“兩自”企業

時間:2012-10-09 15:44   來源:新華網

  在7月紡織服裝出口負增長後,8月全國紡織服裝出口額達246億美元,同比減少了3.34%,再現了2008年以來紡織服裝出口兩連跌的行業困局。江蘇省省長李學勇日前邀請紅豆集團等10家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座談,共商應對之策,紡織服裝企業紛紛提出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紡織服裝是江蘇的傳統優勢産業和重要的民生産業,規模躋身“萬億級”,以紅豆為代表的世界名牌、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位居全國前列。不過,在此次經濟下滑背景下,也面臨巨大挑戰。

  “9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支援發展對外貿易,討論通過的《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非常及時,解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了企業資金的問題,如加快出口退稅,增加銀行貸款;二是使得中小企業成本緩解;第三在效率方面有非常大的提升,提供了報關的便利化;第四增強信心很重要,政策能夠讓出口企業增加信心,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的覆蓋面,意味著中小企業原來不敢接的訂單,現在敢接了。”十八大代表、紅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海江表示高度肯定。

  “但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國際壓力非常大,這個壓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歐美市場持續低迷,長期性不能扭轉過來;東南亞勞動力成本低,整個産業轉移的格局很難扭轉,對紡織服裝企業加強轉型。”周海江説。

  “我的建議是打造‘兩自’企業,一是打造自主品牌,不管東南亞勞動力成本有多低,有自主品牌,就是轉移不了,市場是你的;第二是打造自主創新企業,提升技術含量和品質,來消化成本。”周海江説。

  上海紅富士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服龍也表示認同“兩自”企業的思路:“目前行業發展面臨需求回落,價格高企及高庫存的現象,傳統的價格競爭是死路一條,必須通過品牌提升、技術創新和內部挖潛來進行轉型升級。”

  近一段時間以來,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服裝、鞋業巨頭也紛紛增設在越南、印尼的生産線,

  為什麼這些國外品牌企業的“外移”,給許多中國代工廠造成了衝擊。在周海江看來,因為他們是品牌的擁有者,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越南,主導權都完全掌握在阿迪達斯和耐克手中,權力無法阻止其轉換市場,只有利益衡量的得失才是其選擇不同市場的決定因素。

  阿迪達斯和耐克生産“外移”給中國紡織服裝業敲響了警鐘,周海江説,外資同樣是利益最大化,一旦在一個市場沒有另一個市場獲利多,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對此,除了採取對企業減稅、完善保護勞工權益法律等措施之外,更為關鍵的是,要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場經濟中擁有話語權、定價權,進而擁有劃分市場的主導權。

  另外一方面做好微笑曲線兩端,提升技術含量和品質。“我認為中國人口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雖然從短期上大家難以接受,但是中長期來看,是一件好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周海江説。

  “特別是地處無錫這樣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均高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果依照正常的發展邏輯,像紅豆這樣的大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應該死掉,可事實正相反,紅豆活下來了,而且活的不錯,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紅豆仍然保持了每年兩位數增長,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351億元,今年上半年稅收增長了30%。”

  紅豆為什麼能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周海江道出了其中“秘密”,關鍵得益於近年來實施的轉型升級戰略,身為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紅豆近年來完成了從生産經營型向創造運營型轉變。

  2008年開始,紅豆就加快了集團轉型升級的步伐,加速實現傳統産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産業化。一手向研發設計要競爭力,一手向品牌要效益,建立完善的連鎖專賣體系,走品牌化經營道路,打造屬於自己的“微笑曲線”,雙管齊下,通過技術創新和提升品牌來實現轉型升級。

  “我們從原來的生産經營型轉到創造運營型,把原來的工程中心作為樣板工廠,剩下的全部外包。我們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研發設計上,前端是創造,後端是運營。紅豆集團牢牢抓住了創新的三要素:人才、平臺、投入,創新能力迅速提升。”周海江説。 (劉曉午)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