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實體經濟發展之路 産業升級為重塑核心

時間:2012-12-10 10:21   來源:新華網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12年即將收官。回顧一年,“實體經濟”無疑是經濟熱詞之一。2011年12月中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要求“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至此,關於實體經濟的探討與發展就拉開了帷幕。

  2012年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的一年,年初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負增長,直到9月才因國家穩增長政策顯效而轉正。保持經濟長久繁榮和社會穩定的根基在於實體經濟。因此,當前強調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市場普遍認為,這一提法淡化了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要求,更強調增長的品質問題,而增長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實體經濟能否健康發展。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需求導向,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實體經濟發展之中的困惑在哪?如何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發展未來的側重點又在哪?這無疑都成為專家學者探討的熱點。12月9日,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週刊》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論壇通過政府、企業、學界和媒體之間的廣泛對話,盤點和解讀中國實體經濟現狀,就針對實體經濟的回歸與轉型進行探討。

  實體經濟發展之惑:“空心化”

  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往往投入成本較高、産出週期偏長、利潤空間有限,更需要得到重視和支援。實踐證明,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産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擴大社會貧富差距,而且會增加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這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今年前三個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8.1%、7.6%和7.4%,呈逐漸下降趨勢,標示著我國實體經濟的不斷下行。同時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8%,而同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卻同比增長10.2%,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狀況也暗示了企業日子不好過。而今年實體經濟表現出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空心化”。

  對於實體經濟"空心化",第十二屆中國經濟論壇上眾多學家達成共識:實體經濟,中國的經濟命脈;製造業、特別是工業,中國實體經濟的根基;實體經濟"空心化",中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金融體系脫離服務實業的本位、社會資本“脫實向虛”、實體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等潛在問題逐步顯現,不斷侵蝕實體經濟基礎,我國經濟面臨産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

  一份由民建中央、農工黨中央和全國工商聯聯合提交的《關於強本固基維護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直面“空心化”問題。

  提案細數造成當前實體經濟困境的六大原因:一是多種因素疊加使成本攀升;二是過度壟斷使民間資本投資無門;三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萎縮,訂單大幅減少;四是産業鏈上下游“兩極分化”;五是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反差巨大;六是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資源不足,能力不夠,舉步維艱。

  實體經濟發展之思:産業升級

  應該如何發展才能有效的去“空心化”?人民日報此前發文表示,當前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要和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些傳統産業出現萎縮不可避免。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老路,必須同步調結構、上水準,加快轉型升級,下大力氣發展國家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對傳統産業加大技術改造以提升競爭力,保持實體經濟的長久活力。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佈局與區域經濟室主任陳耀認為,産業升級是中國經濟未來二十年的重要主題,中國實體經濟的重塑核心,就在於因地制宜,不斷推動區域的産業升級,真正做強産業,實現區域經濟、社會、民生和諧發展。

  對於産業發展的路徑,陳耀總結為“三要”。一要有方向,二要有路徑,三要有方法。

  對於産業升級的觀點,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此前曾公開表示,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在産業的持續升級轉型過程中推動實現的。這樣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企業發揮持之以恒、勇於實踐的實業家精神,也需要地方政府和産業促進機構的共同努力。他説:“我們對華夏幸福基業就進行過深入的研究。這是一家專注于推動中國産業升級的企業集團,在産業轉移、産業整合、産業孵化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勇也曾對産業升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在中心城市周邊規劃建設一些高品質的、以産業為依託的産業新城,是解決中國大城市‘膨脹病’,緩解産業和人口集聚壓力,減少交通、住房、治安等社會問題,促進中國城市體系建設、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品質、促進區域産業升級轉型的路徑之一。”

  實體經濟發展之探:市場化結構

  陳耀認為,所謂産業升級有方向,指要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跨度上考慮片區的産業體系,並制定明確的産業發展目標。“一個長期的視角,將促使我們對區域的發展進行整體思考和統籌佈局,跳出線性增長式産業促進思維,充分考慮非線性增長式産業促進的機遇和可行性”。

  陳耀進一步指出,産業升級有路徑,即在尊重産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制訂主動干預的階段、步驟和主要任務。體現在産業體系層面,就是明確每個時期産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各階段的産業重心有明確的先後關係。這樣的産業發展次序,在整體規劃時要固化在空間上,以載體開發路徑保障産業發展路徑。所謂的有方法,指在區域産業培育發展過程中,要突破單一的政府運作模式。

  隨後,陳耀以華夏幸福基業為例進行闡述,他表示,“以固安肽谷生物科學園為例,在政府主導下,華夏幸福基業不僅承擔了園區投資開發、招商引資的工作,而且要配合政府構建和運營符合生物産業發展要求的金融平臺、技術平臺、政策平臺,如果沒有這些平臺,産業是很難孵化培育出來的,而單靠政府一己之力,也是很難完成平臺打造、産業促進這樣的系統工程的。”

  據了解,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在全國已經投資運營了十七個産業園區,通過10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以産興城、以城帶産、産城融合、城鄉統籌”的發展方式,為固安、大廠、懷來等地因地制宜發展産業集群集聚、推動産業升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切實體現了實業發展、産業升級最需要的實業家精神。

  無獨有偶,此前也有眾多專家以華夏幸福基業為例闡述各自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勇提出:“河北固安的産業新城建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地方的城鎮化注重發揮後發優勢,強調産業主導,堅持規劃先行,注重就業優先和産城共融,以建設城市的理念建設園區,以園區的建設帶動城鎮化發展。當地政府注重發揮社會資本的力量,主動引入華夏幸福基業這樣專業的産業促進機構,承擔産業新城投資開發運營的具體工作,促進了當地的城市發展和産業升級。”

  看來,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仍需不斷的摸索與探討,希望有更多像華夏幸福基業這樣公司參與到産業升級的過程中來,不斷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