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提案:將崑崙關戰役舊址列為兩岸交流基地

時間:2013-03-12 08:59   來源:台灣網

  崑崙關戰役舊址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因此,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進一步發揮崑崙關戰役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據民革中央介紹,1939年冬爆發于廣西境內的崑崙關戰役,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中國軍隊首次以攻堅戰消滅日本號稱“鋼軍”的精銳部隊的光輝戰例。此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開創了抗戰以來攻堅勝利的戰例,極大地鼓舞了我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經歷數十年歲月變遷,崑崙關戰役舊址至今依然基本保持完整,成為與湖南忠烈祠、雲南騰衝國殤園等並列的為數不多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每年均有數十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來此憑吊和掃墓,特別是有大量青少年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洗禮。2009年,民革中央和中共南寧市委、市政府在當地舉辦了紀念崑崙關大捷70週年、公祭抗戰民族忠烈大典活動,周鐵農、蔣孝嚴、王在希等海峽兩岸政界要人參加了活動。

  崑崙關戰役在世界華人心目中有著較高地位,尤其在臺灣影響較大,因此,民革中央建議將崑崙關戰役舊址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使其成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和凝聚兩岸同胞血肉聯繫的紐帶,將其建設成為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新平臺。同時,向社會各界進行大範圍的歷史文物徵集,特別是面向崑崙關戰役親歷者、抗戰老兵家屬後代、臺灣友好人士等,向各界特別是臺灣方面尋求支援,謀求與臺灣文化單位的合作。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還建議,將崑崙關戰役舊址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將其作為與平型關戰役遺址、滇西抗戰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等地位並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點發展抗戰文化紀念與文化創意産業,向旅遊者傳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時,拓展崑崙關戰役在社會上尤其是青少年當中的影響力。(台灣網記者 王怡然)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