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民進黨仍以反大陸心態看兩岸經貿

時間:2013-07-22 13:27   來源:東南網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之後,民進黨敲鑼打鼓展開猛烈抨擊,綠營媒體、名嘴更是罵聲不絕。

  然而,日前臺灣與紐西蘭剛簽署的經合協議卻像一面照妖鏡,由於其對臺灣服務業開放程度更大,民進黨卻照單全收、完全不反對,兩相對比,可以充分照出民進黨“反中”、“仇中”原形,證明其“貿易保護”主張是虛晃一招。

  三年前兩岸簽署ECFA,後續尚須簽署投資保障、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爭端解決等四項協議,方能發揮ECFA增進兩岸貿易的實際功能。可見ECFA只是一個談判架構,而去年簽署投保協議與今年簽署服貿協議,才是啟動兩岸自由貿易的關鍵一步。但從服貿協議的內容看,這一步其實跨得很小。因為表面上,臺方給予大陸64項市場開放的承諾,但其中有27項是已開放陸資來臺投資項目,因此真正新開放的項目,不過才30多項。

  反倒是大陸,不計較臺方加諸的不對稱待遇,仍給予臺灣80項高於WTO的開放承諾,範圍涵蓋很多方面。儘管臺商投資利基仍有一些不確定性,但的確是立足於對臺“讓利”的思維。換言之,從市場相對開放來看,臺方開放規模不大,而且是臺灣“要的多”、“讓的少”的不對稱開放,若再限縮,就失去貿易自由化的意義了。

  然而,民進黨基於“反中”心態作祟,硬把服貿協議視為“糖衣毒藥”或“洪水猛獸”,堅持不願開放,一方面過度誇大其衝擊,另一方面更將兩岸互惠互利的模式扣上了“賣臺”的大帽子。其實,這根本是個假議題,但卻造成各行各業杯弓蛇影、人心惶惶。

  更嚴重的是,若臺灣不能以平常心來看待兩岸經貿,總是以政治或民粹觀點切入,一旦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審查被推翻,則將衝擊預定於年底完成的貨品貿易與爭端解決機制等兩項協議的洽簽,甚至影響兩岸互設辦事處之商談,不僅將大大衝擊兩岸關係,尤其對外洽談雙邊經合協議就無從開展,臺灣等於是自廢武功,自絕於世界自由經濟舞臺之外。

  總之,民進黨若想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反對黨,或進而想重返執政,就不應一再乘機利用民粹大做政治投機,否則若只一邊説要務實面對大陸、交流對話,一邊卻仍不改其一貫“反中”的心態與立場,則任憑謝長廷訪大陸多少次、蔡英文開始與大陸經貿學者對話,均難促使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潘錫堂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