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居民赴臺遊成了臺灣旅遊新“引擎”

時間:2013-07-19 13:24   來源:福建日報

  香甜滑潤的鳳梨酥、清香四溢的凍頂烏龍茶、香醇柔滑的牛軋糖、香Q的奶油酥餅……這些是大陸居民赴臺遊回來必帶的臺灣伴手禮。小小的鳳梨酥、牛軋糖和一袋袋烏龍茶,這些“平民經濟的傳奇”,正是大陸居民赴臺遊拉動島內旅遊快速增長和就業擴大的生動縮影。

  7月18日是大陸居民赴臺遊正式開放5週年的日子。據統計,5年來,超過600萬大陸同胞赴臺旅遊,一直穩居臺灣入境遊客首位,成為臺灣旅遊經濟新“引擎”。這不僅給臺灣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注入新的活力,更成為全球旅遊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跡。

  作為海協會和海基會恢復磋商後簽訂的第一個協議,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改寫了兩岸旅遊單向交流的歷史。5年來,兩岸旅遊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前進。2008年至2012年期間,臺灣旅遊業國際競爭力從第52位上升至第32位,5年躍升20位。

  “大陸居民赴臺遊開放,不僅直接推動了島內旅遊經濟增長,也促進了臺灣食品行業、商業的迅猛發展。”一位臺灣旅遊業專業人士説。據臺灣方面統計,赴臺遊開放後,近四年來鳳梨酥産值翻了近17倍,達260億元新台幣。而大陸游客在臺購物平均每人每天從2008年的93.75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63.91美元。

  “近年來,隨著赴臺個人遊開放試點城市的逐年擴大,兩岸旅遊交流日趨熱絡,合作逐步深入,正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經貿交流的主要渠道。”大陸居民赴臺遊的重要見證人——大陸海旅會會長邵琪偉昨日在臺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從2008年的5.5萬人次增至2012年的197萬人次,五年累計赴臺旅遊人數超過620萬人次。

  除了臺灣觀光産業的壯大外,大陸居民赴臺遊還給島內民眾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較大程度上緩解島內失業問題,為臺灣“疲軟”經濟注入了活力,也給臺灣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創造了“平民經濟的傳奇”。據調查,98.3%大陸赴臺遊客到訪台北;臺北101大樓五年來日均約3000名大陸游客登樓參觀,每月可貢獻約3600萬元新台幣收入。對此,邵琪偉評價説:“旅遊已成為兩岸人員往來的主渠道和兩岸交流的重要領域之一。”

  以夜市經濟為例。自從開放大陸居民赴臺遊之後,來臺北寧夏夜市、士林夜市,以及島內各縣市夜市品美食的陸客絡繹不絕。18日晚,記者見到位於寧夏夜市入口處的“蚵仔煎”店擺起了長龍,攤主都忙不過來,一個勁地説“請稍等”。“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我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寧夏夜市的有關負責人林定國説。

  對此,臺北市觀光傳播局局長趙心屏認為,開放大陸游客赴臺旅遊,是一個“劃時代的正確決定”。趙心屏認為,開放5週年之後,相信兩岸旅遊仍然會採取循序漸進的腳步,更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交融。

  上周,來自福建的遊客黃小姐完成了十天的赴臺遊之旅。“艷陽,熱浪、搖滾、海風、沙灘……新北的貢寮音樂季好難忘啊,星空下、海灘上,3萬樂迷同時盡情享受原創搖滾音樂帶來的無限激情和狂野。”黃小姐感到快樂的同時,還對臺灣人的“文明有序”感到佩服。“處處都有熱情的笑容,時時都會遇到‘謝謝’的聲音。”臺灣人的熱情謙恭,令黃小姐決定再和朋友來一趟深度遊。

  隨著赴臺遊的不斷升溫“井噴”,兩岸民眾交流愈加熱絡,也刺激了入臺旅遊投資規模的壯大,臺灣旅遊業也由此獲得強勁的發展動力。據統計,2008年以來,臺灣在新建旅館、更新住宿接待設備領域的投資金額高達2800億元新台幣。目前有不少陸企“摩拳擦掌”,正準備進軍臺灣旅遊地産業。

  赴臺旅遊之外,越來越多的陸客“乘機”來一次健檢行。臺北中山醫院的院秘書沈淑珍告訴記者:“從去年3月啟動健檢後,我們醫院就迎來團體客人1.4萬人來醫院做體檢,其中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人士。”她坦言,因為陸客的到來,醫院的收入又多了一分“新動力”。她很希望陸客來得更多些,逗留的時間更長點,“下一步,微整形、微美容等還會相繼推出,以吸引陸客,也活絡了醫院經濟”。(駐臺記者 李向娟)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