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金高企 銀保渠道淪陷拖累險企中報

2012-09-07 13:02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壽險業的持續不振,令四大上市險企交出的半年報黯然失色,銀保渠道依然是重要推手。

  截至8月30日,上市保險公司2012年中期業績悉數披露完畢,中國太保、中國人壽凈利潤下降幅度分別達到54.6%和25.7%,表現稍好的中國平安與新華保險,凈利增幅也僅為個位數。

  對於業績不振的原因,太保中報稱“主要是退保金增加所致”,其今年上半年壽險退保金為61.75億元,同比增長58.4%,銀行渠道部分産品退保增加是重要因素。

  意料之中的增長

  今年以來,多地呈現出退保金高企的局面。所謂退保,是指在保險合同沒有完全履行時,經投保人向被保險公司申請,保險公司同意,解除雙方由合同確定的法律關係,保險公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合同的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然而,退保金大幅增加,太保並非個案。上半年四大險企的退保金累計達362.18億元,同比大增21.84%。除太保之外,市場份額居首的中國人壽上半年退保金額達189.08億元,同比增長7.2%;中國平安退保金額25.76億元,同比增長25.2%;新華保險退保85.59億元,同比增長39.4%。

  儘管數據令人咂舌,不過,這一結果也屬意料之中。因為自去年四大上市險企年報爆出退保金高達655.69億元以來,退保風險隨之浮出水面。而此後的一季報顯示,四大上市險企的退保風波並未退潮,今年一季度達到191.19億元。

  對於退保金進一步增加的原因,四大上市險企在中報中均予以解釋:太保直言退保增加為“銀行渠道部分産品退保增加”所致;國壽解釋稱,上半年退保金增加主要是受各類理財産品衝擊影響;而平安上半年的退保主要來自於某些分紅險産品的退保增加。新華保險的解釋則是,受市場環境和公司業務規模增長的影響。

  銀保渠道的淪陷

  從四大上市險企對退保金大增的解釋中不難看出,銀保渠道的投資型産品是退保金走高難以遏制的罪魁禍首。

  “銀保渠道退保金持續增加的原因較多,有階段性的原因,如銀保渠道的投資類産品收益不佳,當然也有保險業自身的原因,如前幾年銀保渠道銷售誤導問題嚴重,存單變保單現象屢屢發生,導致目前該渠道退保金增加。”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記者稱。

  但王國軍同時解釋説,除銀保渠道問題外,居民收入增加和通脹的現實,導致每張保單的保額和保費均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同樣的退保率,退保金也會大幅上升。

  據了解,銀保渠道産品主要以投資收益吸引客戶,但受市場環境影響,這種功能類似于儲蓄的保險産品收益率持續走低,導致吸引力明顯降低。另外,根據行業統計數據,退保人群集中在50歲至60歲,這一人群資金充裕購買力強,但也最容易成為銀保渠道銷售誤導的對象。因此,銀保渠道成為退保的重災區,實屬必然。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曾被保險公司視為衝刺保費規模利器的銀保渠道,如今卻成為保險公司業績增長的最大拖累。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回應銀保渠道保費下降時稱,受宏觀經濟環境、銀保監管政策、銀行理財産品等金融産品的衝擊和影響,銀保渠道保費大幅降低。

  事實上,銀保渠道的不佳表現以及其他渠道利潤貢獻的上升趨勢,卻在無形中助推了保險公司渠道轉型的步伐,轉型力度愈益加大。

  止跌企穩的二季度

  針對退保金持續增加的問題,監管機構和保險公司一直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於退保風險,監管機構一直強調要“未雨綢繆”。廣東保監局已從6月開始要求壽險公司每週上交退保週報。北京保監局也于8月發佈通知,稱部分公司退保率持續高企,存在“非正常退保激增”以及引發重大突發事件的風險,且部分人身險公司分紅險保單陸續到期,滿期給付壓力增大,客戶對給付水準不滿而引發重大突發事件尤其群體性突發事件的風險顯著提升。

  相比之下,四大上市險企表現得較為淡然,視為“完全在控制範圍之內”。對於這種反差,王國軍認為:“監管機構更加關注退保對保險市場聲譽的巨大影響,當前保險市場的低聲譽現狀已經對監管部門形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監管機構對退保率非常敏感。而保險公司雖然也會關注退保對本公司聲譽的影響,但更多的是關注退保率對本公司財務穩定性的影響。”

  中報顯示,上半年新華、太保、國壽、平安的退保率依次為2.7%、1.6%、1.38%和0.5%。“的確,這樣的退保率在財務上都屬於可控範圍之內,所以險企才會淡然處之。”王國軍如是稱。

  另外記者注意到,與一季度4家上市險企191.19億元的退保金相比,二季度新增退保金170.99億元,環比下降11%,已經出現明確的下滑趨勢。業內由此推斷,險企表示“完全在控制範圍之內”並非虛言,而且根據目前情況,尚未出現進一步惡化的態勢。

  但是,下半年壽險業能否走出陰霾,業界表示難以樂觀。興業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資本市場低迷之後,保險投資水準不盡如人意,從而在保單到期時難以給予客戶滿意的回報率,這對退保的影響仍在繼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