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年下跌 原油“黑色五月”成慣例

2012-05-28 09:51     來源:中國證劵報     編輯:范樂

  5月即將過去,我們發現自2010年以來,大宗商品每至5月總有一抹濃厚的陰影瀰漫于市場上空,尤其對於大宗商品的龍頭——原油而言更是如此。

  回顧過去三年原油市場在5月的價格表現(以美國WTI原油期價為參考),5月份期價的高點總是出現在第一個交易日,其後便有暴跌隨之而來。具體而言,以WTI原油期貨7月合約為例,2010年5月美原油期價最大跌幅22.62美元,跌幅25%;2011年5月美原油期價最大跌幅20.26美元,跌幅18%;2012年5月(至今)美原油期價最大跌幅17.48美元,跌幅16%。似乎歷史總是在重復著相同的故事。

  對於近期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回落,我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從週邊宏觀環境來講,市場對於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依然給投資者帶來沉重壓力,歐元區領導人23日舉行會議討論希臘問題,但並未有實質性舉措出臺,歐元區前景目前黯淡。對於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擔憂使得市場資金紛紛涌入以德國國債為代表的安全資産來求避險,23日德國出售的45億歐元2年期國債收益率僅0.7%,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二級市場上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滑5個基點,而西班牙義大利國債收益率上漲6個基點。同樣大幅上行還有美元,歐元兌美元降至2010年7月的最低水準,美元指數大幅上行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大幅走低,原油作為商品龍頭首當其衝。

  中東局勢方面,伊朗與六國進行的二輪核談未達成任何協議,雙方決定下個月于莫斯科進行第三論談判。但我們在伊朗局勢方面逐漸發現緩和跡象,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稱,伊朗願意開放幾處重要地點以接受該機構檢查。伊朗局勢緩解使得原油中東地緣政治溢價降低。美國方面,根據美國能源署最新發佈的報告,截至美國5月18日當周EIA原油庫存增加88.3萬桶至3.82億桶,創22年新高,庫存供應的充足同樣給油價帶來壓力。報告發佈當日,油價向下擊穿90美元關口,為去年11月以來首次。

  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的中國,經濟同樣在放緩。匯豐中國5月製造業PMI初值僅有48.7,為連續7個月收縮,創2個月新低,表明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7個月收緊。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原油的需求繼續下滑,4月份我國原油進口數據表明進口量降至年內低點2226萬噸,環比下滑5.5%。中國經濟的疲態顯露導致了原油需求抑制,進而對油價造成打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