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支招:長線投資不妨“潛伏”B股

2010-04-06 08: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由於公眾對B股市場了解不夠,再加上投資品種有限,且須另行開設B股交易賬戶,B股交易一直不夠活躍。特別是近年來人民幣一直處於升值週期中,近期來人民幣升值預期較為強烈,由於擔心外匯貶值,人們更不願意將手中的人民幣兌換成港幣或美元。而在香港交易市場上,內地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投資中資概念股票也較為方便,也逐漸失去了對B股市場的興趣,實際上導致我國B股市場被整體低估,成為一塊明顯的價值洼地。事實上,現階段除大盤股以外,A股市場中市盈率低於20倍的股票不是很多,而B股市場中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可以説投資機會俯拾便是。以長安汽車(000625)為例,其A股交易價近期一直在12元與13元之間盤整,而長安B(200625)3月19日收盤價僅為6.89港元,按照現今港幣與人民幣匯率,其對應的人民幣交易價6元左右;而近期長安汽車A股準備啟動定向增發,增發價據估計不會低於12元。別人需拿12元買到的東西,在B股市場中不足6元即能買到,何樂而不為呢?需強調指出的是我國市場中的B股與對應的A股同股同權,且根據我國相關規定,對B股市場的分紅不需交納資本利得稅,國家對B股投資者可謂是青睞有加,即使在香港交易市場也沒有如此優惠的條件。

  公眾一直有個擔心,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已經升值20%左右,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還不如將人民幣存入銀行,投資B股的收益如果跟不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怎麼辦?即認為投資B股匯率風險較大,其實如果將人民幣換成外匯,投資海外市場中非中資概念股確實存在著匯率風險。如果投資中資概念股則不存在這一風險,以投資B股為例,雖然你投入的是外匯,但你購買的是人民幣資産,即使人民幣升值,你投資對應資産份額折算成外匯也是升值的。理論上不存在所謂的匯率風險。當然除了匯率風險需考慮外,還要考慮兌換成本,國內投資者最終需將外匯資産兌換成人民幣,兩次兌換銀行都會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這也會導致B股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增加,且B股投資的相關交易費用比A股高,這也會導致投資成本的增加。所以筆者主張B股投資者實行長線投資,不宜在B股市場進行頻繁進出。而目前B股市場的整體市盈率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足以對衝上述風險。

  毫無疑問,我國B股市場作為一個畸形的邊緣性市場,最終將走向消亡。B股市場中脈衝式的行情也都與B股市場改革的風吹草動有關係。目前B股市場中個別公司已經開始對B股股票進行回購登出,進行改革嘗試。可以預見隨著國際板的臨盆待産,B股市場改革勢在必行。不管是進行回購,或是整體轉換成A股,都不能不充分考慮到現有投資者的利益。依照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的經驗,改革方案恐怕需中小投資者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在B股改革的利益博弈中,B股投資者將成為最大受益者。(楊高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