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家:六步走出理財新天地

2010-03-25 10:46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24日電(李富、李震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通過抓好掙錢、花錢兩個步驟,管理和使用好現在和未來的現金流,讓資産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穩步、持續的增值?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巴林左旗支行理財師鄒國林認為,六步可以走出理財新天地。

  第一步: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有許多投資理財者都比較樂於短線頻繁操作,以此獲取投機差價。特別是在股票投資時,更是喜歡追漲殺跌。還有人甚至把基金作為短線品種來炒作,這些都是不理性的。建議投資者把握住市場大的發展趨勢,順勢而為,將一部分資金進行中長期投資,樹立起“理財不是投機”的理念,做到未雨綢繆。

  第二步:樹立風險意識,投資是有風險的,高回報的産品也對應著高的風險。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如股票、期貨投資,有産生高回報的可能,但也能導致鉅額虧損;從理財的角度來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風險承受能力與理財目標各不相同,理財的側重點也應不同。因此,我們需要確定自己階段性的生活與投資目標,時刻審視自己的資産分配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不斷調整資産配置、選擇相應的投資品種與投資比例。

  第三步:保險是一種重要的財務保障手段,是家庭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的功能是當發生事故時仍能有一筆金錢或收益可彌補缺口,降低人生旅程中意料之外收支失衡時産生的衝擊。

  第四步:針對理財目標合理配置資産。要將生活保障(現金、債券、住房、汽車、保險、教育)與投資增值(股票、實業、不動産)目標合理分開。投資增值是一種長期行為,目的是使生活品質更高,不要因為投資而降低目前的生活品質;投資應該是正常生活消費以外的資金,用這樣的閒錢投資,投資人才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一般而言,不宜將所有的資金投入到單一品種內。家庭資産合理配置比例大致可以按如下配置:家庭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於保險。

  第五步:要多學習理財知識,多同專業理財人員交流,增加分辨能力和投資能力。每天多看財經報紙,看理財書籍,聽理財講座或者電視,逐步增加理財知識。

  第六步:要多記賬,內容包括資産負債表和現金收入支出表,做到收支有數。可以對照去年和今年的賬,看看有什麼錢是該花的,有什麼錢是不該花的。根據記賬的結果做到有的放矢,做出有計劃、合理的理財目標和理財規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