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無處不在 投資要抓住三種獲利機會

2009-10-13 08: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在股市投資,有一種極端而又奇特的現象:有的人,即使行情再差,也很少被套,還時有所獲;有一些人,即便行情再好,也難以獲利,還時常虧損。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對機會的洞察和把握能力不同。

  跌出來的機會

  機會,首先來自下跌,包括大盤的下跌和個股的下跌。兩年前,大盤從6124點飛流直下,砸在1664點“地板”上;今年8月,大盤從3478點“跳水”至2639點。面對同樣的“高臺跳水”,有的人嚇得魂飛魄散,有的人感到機會來臨。典型的投資者有三種:一是驚慌失措,割肉逃命,結果把那些十分珍貴的籌碼讓給了別人,錯失了難得的投資良機;二是沉著應對,選擇堅守。這類投資者心態大都比較平和,如今已減虧或扭虧,有的或已盈利;三是抓住機遇,逢低買入。對於這部分投資者來説,大盤和個股出現大跌,正是買入股票的機會。他們認為,漲、跌是股市永恒的規律,要想在充滿風險的股市獲利,不僅要在大多數投資者的一片狂喜中“落袋”,而且要在大多數投資者的一片絕望中“撿拾”。從這個意義上講,大盤和個股的下跌,對於準備買入的投資者而言就是一種難得的機會。

  漲出來的機會

  跌是機會,漲更是機會。在股市投資,十有八九都希望股市上漲,只有上漲、大漲,才能賣個好價錢。對於想賣股的投資者來説,漲是機會;對於想買股的投資者來説,漲也是機會。當大盤和個股剛開始啟動時,多數人很難分辨主力的真正目的、操盤動向以及領漲板塊和率先啟動個股,此時先漲起來的股票往往就是機會最大的品種。當行情漲到一定程度,板塊和個股輪番上漲之後,那些長期處於潛伏狀態的板塊和個股一旦放量向上,往往也是機會。在買入的時機方面,在發現目標品種啟動的第一時間介入是一種機會,在這些品種隨後出現的回調中分批逢低買入也是一種機會。一般情況下,與“跌”出來的機會相比,“漲”出來的機會更容易被發現,也更容易把握。

  磨出來的機會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機會來自“磨”,即既不在漲時出現,也不在跌時産生,而是在“磨”的過程中逐步呈現。有些個股,大盤漲時它不漲,大盤跌時它也不跌,始終表現得不溫不火,磨磨蹭蹭。如果“磨”的機會把握得好,也是大有作為的。以大唐發電為例,除剛上市不久借良好的分配預期,有過一番短暫的炒作外,其餘時間基本上都是“按兵不動”,倒是在除權之後,跟隨大盤的調整也出現過大幅下跌。大盤從去年10月1664點起漲以來,至7月3日已漲至3088點,漲幅高達86%。期間,許多個股上躥下跳、十分活躍,大唐發電卻始終在7-8元之間徘徊,“磨”的特徵表現得非常明顯。妻以7.47元的價格買入後,大唐發電依然來回磨蹭,無論大盤怎麼漲跌,它都依然我行我素,氣得妻幾次都想一拋了之,換股操作。

  見妻有些急躁,我説,炒股要有耐心,既買之則安之,那些頻繁“出沒”于漲幅榜前列的個股機會雖多,但風險也大,而那些默默無聞的二線股票雖股性呆些,但也不乏機會,今天沒有表現不等於明天也不會表現,過去表現得沉寂也不等於以後不會井噴,有些看起來磨磨蹭蹭的股票,一旦“磨”到了頭,説不定就是未來的大黑馬。幾天之後,一向表現不溫不火的大唐發電終於開始發力和加速。幾天工夫,大唐發電在不知不覺中竟也漲了15%。這一漲幅雖無法與那些大牛股相比,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在買入後的幾個月時間內,能有這樣的收益,也該知足了。

  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有些投資者眼裏,無論大盤和個股是漲是跌還是“磨”,都是一種機會,因而總能及時發現,見機行事。炒股,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就是鍛鍊和考驗投資者對於機會的洞察力和見機行事的能力。事實表明,在錯綜複雜的股市裏,只有那些善於發現機會,及時抓住機遇,做到見機行事的投資者,才有機會成為這個市場裏極少數的贏家和高手。(謝宏章 )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