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今解禁570億股 成流通市值第一A股

2009-10-12 08:36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肖燕
  中國石化今日解禁約570.88億股,佔本週解禁總量的95.12%,解禁市值約為6730.68億元,佔本週解禁總市值的97.33%。解禁後,若按上週五收盤價計算,其總流通市值將達到8243.80億元,超過中國銀行7112.76億元的流通市值,成為A股市場流通市值最大的個股。

    自此,中國石化無限制條件流通的股份合計達到699.22億股,佔總股本的80%,可以説,中國石化基本實現全流通。解禁股數佔該股流通A股的比例達到444.81%,但解禁股東僅1家,即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首先,大規模解禁來臨,心理影響甚于市場實際影響。

    10月雖是解禁洪峰來臨,但其中的大事件也就是中國石化和工商銀行,其過境在很多市場人士看來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由於中石化、工行此次解禁股都為國有股東持有,中石化集團和匯金公司此前從未減持過解禁股份,財政部為首次解禁,這兩隻股票可能都不會面臨套現壓力,對市場也不會産生太大影響。

    這些解禁股的顯著特點是規模大而集中,成因多樣,對市場後期發展會構成一定的壓力,尤其是投資者心理上的壓力;但是,由於大盤目前點位並不高,在3000點之下,市場估值不高,大股東減持動力可能不足,而選擇堅持或增持的可能更大些。特別是像工行、中石化等大盤藍籌股,其限售解禁股均為國家股,一是要保持絕對控股地位,二是要響應管理層號召,減持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其次,隨著指標股的流通規模擴大,基金標配比例提升,化解部分壓力。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由於工行和中石化都屬於上證180、上證50、滬深300以及中證100指數板塊,在其限售股解禁後,在指數中所佔權重相應增加,因此指數型基金將不得不按每只相關股票在指數中所佔的權重比例在現有倉位基礎上繼續增持這兩隻個股,這將進一步化解或有的市場壓力。

    有關歷史交易數據顯示,3月2日招商銀行解禁47.99億股,成為當時兩市流通市值最大的個股,解禁當天,招商銀行上漲2.45%,上證指數微漲0.51%;時隔4個月,7月6日中國銀行解禁1713.25億股,成為當時兩市流通市值最大的個股,與招商銀行相似,中國銀行在限售股解禁當日上漲1.94%,上證指數則上漲1.18%,其中不乏基金增倉的手筆。

    最後,中國石化前兩次解禁表現均弱,此次能否有所突破,值得期待。

    今日起,中國石化將取代中國銀行,成為滬深兩市流通市值第一股。兩隻個股的鉅額解禁首日有相同也有所不同。

    相同點:從股本結構來判斷,中國石化與中國銀行之間的相似之處無疑非常明顯。中國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高達67.53%,中國石化的第一大股東即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持有657.58億股,約佔總股本的75.84%,就是説,兩者的大股東都具有絕對控股地位,話語權自然也就非常大,中國石化的尤為如此。從公司所處行業地位看,它們的可比性也相當大,即兩者都是龍頭企業,對行業以及證券市場等都會産生很大的影響。

    不同點:儘管中國石化此次的解禁市值與中國銀行7月6日的極為接近,但解禁時所處的市場環境卻不盡相同,即中國銀行解禁股上市恰逢股指處於加速上揚狀態,這只藍籌龍頭股相對較強就非常合情合理,可目前的大盤運作格局卻是無趨勢的盤整局面,期望中國石化表現十分強勁有力可能就會成為一種奢望。前兩次解禁股首日的表現也可説明這一點。例如,中國石化49.15億股限售流通股2007年10月16日上市時,該股當日下調1.80%,滬市則上漲1.03%;再如,上證綜指去年10月16日大跌4.25%,中國石化43.35億股解禁股上市流通首日便大跌6.93%。

    分析師認為,僅就二級市場走勢而言,中國石化目前已觸及兩個月來的壓力線,但同時又明顯受制于年初形成的上升趨勢線的反壓,該股短期內有效的漲跌空間勢必也會因此大大受限。估計近期恐難以突破9.8元-12.5元的整理區間。

    雖説該股前兩次解禁股上市首日都較大盤弱大約2.8%,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昔日第一龍頭股的中國石化兩次解禁都處於大盤發生或即將出現重大轉折之際,即第一次與大盤見頂同時,第二次恰好在大盤見底或黎明前夕,而且該股階段性的絕對高點或低點都出現在解禁股上市後三周之內。這次,該股能否改變前兩次偏弱的走勢,市場又將會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沈 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