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明松暗緊” 債市難走“牛”

2013-08-06 11:06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林天泉

  央行短期放鬆資金面可能性小。

  昨日中債登發佈的公告顯示 央行7月曾低調續發三年期央票

  昨日,中債登兩則央票上市流通的公告顯示,央行曾在7月分別對兩期到期的三年期央票進行了續做,規模總計1848億元。分析人士指出,這部分央票是向部分金融機構定向操作,因此並不需要在操作當日發佈公告。央票續發行的“曝光”解開了7月流動性偏緊的“謎題”,同時也表明瞭央行短期不會放鬆資金面的立場。

  續發1838億元三年期央票

  雖然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最近一次發行央票的公告“定格”在6月20日,但昨日中債登的兩則公告顯示,央行兩隻簡稱為“10央票60續”和“10央票65續”的三年期央票昨起上市流通。這兩隻央票的發行日期顯示為“7月15日”和“7月29日”,發行規模分別為1103億元和735億元,發行利率分別為3.37%和3.5%。

  與此同時,央行在上週五晚間公佈了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明確表示已經“對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開展了到期續做”。至此,市場才恍然發現,央行在7月中下旬曾兩次“低調”續做三年期央票。國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師徐寒飛指出,續發的發行利率低於二級市場交易利率,體現了央行想通過低於市場利率的發行利率,對某些機構進行“定向”的流動性約束。

  貨幣政策調節趨靈活

  根據同花順iFind的數據,央行在2010年發行的兩隻央票——“10央行票據60”和“10央行票據65”分別於7月16日和30日到期,規模分別為1600億元和850億元。即使有如此大量的到期資金注入,當時市場流動性仍未見顯著寬鬆。央票續做則解開了“謎題”:市場預期會注入流動性的兩筆大額到期央票,逾六成被央行通過續發行收回去,因此整個7月,資金面仍未見明顯寬鬆。

  業內分析

  或成未來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標本”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先續發行三年期央票、再通過逆回購投放流動性”的手段,或將成為未來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標本”。

  市場人士普遍指出,此次央行罕見地續發行3年期央票,一方面是由於央行不希望到期央票大規模流入市場,表明央行短期內貨幣政策立場並未轉向寬鬆;另一方面,則很可能是由於央行本身也難以確定未來資金面的走向,因此希望提前鎖定長期資金。

  順德農商行固定收益分析師宋球紅對記者指出,續發行三年期央票或是央行進行期限錯配的手段,類似于美國的“扭轉操作”。“未來兩三年內,外匯佔款等因素都不是央行可以控制的,因此希望回籠長期資金,再在公開市場上通過逆回購等短期工具來靈活調節資金面。”興業期貨固定收益分析師孫靜哲對記者解釋稱:“央行特別提出了鎖長放短。鎖長是因為對長期經濟的不確定,而放短則是有利於更靈活地調控。”

  申銀萬國固定收益分析師屈慶則指出,央行“明松暗緊”的操作,實際加大債市調整壓力:本次公開市場鎖定流動性的期限明顯延長,顯示央行對流動性的控制依然較強。3年央票發行消耗了銀行的配置資金需求,央行表示將在後期相機繼續該操作,這使得三季度利率債原本巨大供給更顯突出。徐寒飛也認為,央行提到未來仍然可能進行類似操作,如果配合物價和增長環比的改善,機構對流動性的中長期水準的預期可能會偏悲觀,這將造成債券收益率曲線的向上變陡風險上升。(記者周宇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