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滿月 銀行臨時工何去何從?

2013-08-06 11:06     來源:重慶晚報     編輯:林天泉

  經過修訂後的新勞動合同法7月1日已正式實施。根據新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同時,勞務派遣用工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工作崗位上實施。在新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做出明確限制之後,我國銀行系統現有數十萬臨時工將面臨怎樣的角色變化?臨時工能否真正實現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落實參差不齊

  銀行系統的高收入、高福利素來令外界艷羨,而這些優厚的待遇對於一線的臨時工來説,卻往往是看得見、摸不著。新勞動合同法實施滿月之際,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新規著力強調的同工同酬,在許多銀行仍未真正實現。

  新規規定:“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而在天津市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規出臺後沒什麼變化,臨時工的月工資還是比正式工少30%左右。該工作人員表示:“臨時工也都有五險一金,但往年臨時工的年終獎都比正式工少一半,而且沒有交通補貼。”

  在某國有銀行北京某支行,大堂經理告訴記者,該支行的櫃員都是臨時工,她們與正式工在工資上區別不大,但在報銷醫藥費等福利方面確實會差一些。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同工同酬已得到了一定落實,但一些銀行對某些崗位整體採用勞務派遣制,也使同工同酬的規定執行遇到了一些現實尷尬。按照規定,“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而某國有銀行北京某支行員工告訴記者,他所在支行所有櫃員都是臨時工,偶爾有正式工也是在櫃員崗位實習,同工同酬根本沒有正式工做參照。不僅如此,臨時工在職務晉陞方面,遠不如正式工。很多臨時工在櫃員崗位上一幹就是五六年,而正式工在櫃員崗實習一年後一般都會轉崗。“如果五六年後,正式工晉陞了,臨時工還是櫃員,談何同工同酬?”

  臨時工或面臨角色變化

  在我國,臨時工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統計顯示,至2011年年底,我國勞務派遣工約3700萬人,作為臨時工大戶,銀行系統的臨時工不低於數十萬人。

  過去一年裏,四大行已縮減約兩萬名臨時工。即便如此,到2012年末,四大行勞務派遣員工合計仍超過15萬人,加上7家披露相關數據的上市銀行,僅這11家上市銀行,就有超過20萬名臨時工。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在規範勞務派遣市場、保護勞務派遣員工權益的同時,也使這數以十萬人計的銀行臨時工群體面臨角色尷尬。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用工作為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工作崗位上實施,這意味著未來銀行的一些崗位或不宜再使用臨時工。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指出,許多臨時工在銀行從事櫃員、客戶經理工作,幹的都是銀行的核心業務,一幹就是好多年,説這些崗位是臨時性、輔助性的,顯然有些牽強。

  中央財經大學民泰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李德峰認為,新勞動合同法規定,用工單位應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目前這個具體比例仍未出臺,業內有5%或者10%的爭論,但無論是哪個比例,都會有相當一部分銀行臨時工將面臨角色變化。

  銀行臨時工將何去何從?

  新勞動合同法下,臨時工與正式工的同工同酬能否實現?數十萬臨時工大軍又將面臨怎樣的角色變化?

  天津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表示,作為臨時工大戶,各銀行應嚴格落實新規,真正實現臨時工與正式工同酬、同待遇,通過多種方式,逐漸縮減臨時工的規模,使銀行用工結構更加合理。

  李德峰指出,對銀行來講,比如客服等週邊工作,可考慮整體外包,未必需要再依賴勞務派遣這種形式。而櫃員、客戶經理等相對核心崗位,對員工的經驗、熟練程度要求很高,應逐步將現有臨時工轉化為正式工。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也認為,將臨時工轉化為正式工,有利於保持銀行員工隊伍穩定,提高員工忠誠度。應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機制,鼓勵臨時工通過努力工作改變自己的角色,並給予臨時工更公平的晉陞機制。(據新華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