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提升風險偏好 新興市場資産再受青睞

2012-10-26 09:24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乃至現在,雖然全球投資者關注的問題包括中國會否“硬著陸”、中東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事件會如何收場,但毫無疑問的是,投資者的主要擔憂仍集中在西方國家:歐元區在未來一年能否保持不解體並啟動結構化改革進程;誰將贏得11月份美國總統大選,美國“財政懸崖”會否將經濟拖回衰退泥沼,QE3能否對美國經濟産生足夠刺激使失業率下降……考慮到這些國家深層的結構性問題,這一擔憂合情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市場分析人士寄希望於歐、美、日央行。而9月份央行的行動沒有令市場失望,“無限”這兩個字,成為美、歐央行入市時高舉的旗幟:美聯儲承諾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QE),歐央行宣佈歐元區無限量購入國債的政策。隨後日本央行也宣佈擴大資産購買計劃規模10萬億日元,並將該計劃延長至2013年末,且暗示必要時採取更大膽行動。主要央行一道“開閘放水”在相當程度上提振了市場的風險偏好,風險資産市場在當月回報可觀。

  那麼,在第四季度,流動性將推動全球金融市場何去何從,資金將流向何處,投資者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呢?對此,與本報記者連線的星展銀行投資總監林哲文、巴克萊資本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克裏斯蒂安凱勒均認為,雖然主要央行“放水”對解決西方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效用存疑,但無疑會對資産市場帶來正面效應,並將支援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資産。而在投資策略上,兩位專家側重點各有不同。

  央行“放水”推升風險資産市場

  其實,早在歐央行行長德拉吉7月份暗示將推出購買國債方案以來,風險資産市場就作出了積極回應。在歐、美、日三大央行9月份相繼出手之後,股票、大宗商品、企業債等風險資産更是一路走高。其中,跟蹤所有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CRB指數三季度累計上漲逾8%,為2010年四季度來的最好表現;本月初道瓊斯指數創下近五年來新高,國際金價創出11個月新高。

  雖然QE無法解決全球目前所面臨的深層次及結構性的經濟問題,痛苦的結構調整過程仍不得不進行,但林哲文表示,QE的設計必定會造成資産通脹。他説,美聯儲購入資産的目的,即在降低其目標資産的風險溢價。同時,透過降低國債與按揭抵押證券(MBS)的利息,美聯儲可以有效地引導投資者的資金流向,推升其他風險資産包括股票、企業債以及商品的價格。同樣地,美聯儲透過將零目標利率由2014年底延長至2015年中,提高了對存款者的壓力,促使其尋求比持有現金有更高回報的投資。在此過程中,存款者開始成為投資者,也進一步推升風險資産的價格。

  事實上,歐央行和美聯儲近期採取的強有力政策,已經打破了一段時間以來支配市場的“壓力-干預”週期,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儘管全球增長反彈的時機仍不明朗,克裏斯蒂安凱勒表示,對投資者來説,尾部風險——特別是與歐元區相關的風險已經下降,這改善了風險資産的前景,並將支援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資産。

  記者注意到,自美、歐央行高舉“無限”大旗入市以來,已有跡象顯示流動性已涌入亞洲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這可以從資産和外匯價格反映出來。數據顯示,即使新加坡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凸顯,新元匯率仍比年初時上升了5%。新興經濟體面臨的熱錢涌入風險增大。

  短期調整不改市場上行趨勢

  展望四季度的市場走勢,目前市場上最流行的一句話是:“不要跟美聯儲作對”。與記者連線的兩位專家也表示贊同。林哲文説,風險資産市場在9月份回報豐厚,應在第四季度初期面臨調整。不過,因美國、日本及歐洲央行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調整的幅度可能有限。以股市為例,他認為,金融危機後期風險已經下降,在全球經濟沒有急跌風險的情況下,股市應該可以溫和地輾轉向上。

  “歐洲央行承諾必要時無限量購入國債以穩定借貸成本的決定,應可降低歐元區再度面臨金融危機的風險。未來數月市場可能以向好表現,觀望美聯儲所承諾的開放式QE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已開始透過審慎的重點基建項目推出財政刺激措施。對中國將擴大內需以及貨幣政策溫和擴張的預期,也有助於紓緩衰退的風險。此外,雖然市場上多數投資者在近期央行一連串動作後的態度仍然謹慎,但可能反映他們手握大量‘按捺不住的資金’,等待資産市場回調時入市。”林哲文如是説。數據顯示,美國VIX股指已由五年低位的13.2反彈至上週五的17.06,反映美股可能已超買,會出現回調。美國股市若有回調,全球其他股市也面臨回吐壓力。

  當然,從中期來看,林哲文補充道,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必須穩定,市場的反彈才能持續。他據此認為,在經濟數據緩慢回升的環境下,也顯露出全球經濟可能正處在谷底回升的階段。

  投資策略宜偏重新興市場

  具體到四季度的投資策略,克裏斯蒂安凱勒特別看好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機會。他的建議是:介入高收益的主權債券、低評級的公司債券;看好名義收益率具有吸引力的新興國家本幣債券,如印度、俄羅斯、南非和土耳其,配置通脹掛鉤債券頭寸,如巴西、土耳其和波蘭,作為長期新興市場戰略的一部分;配置那些資本流動受到支援且央行不反對本幣升值的國家和地區貨幣,特別是俄羅斯盧布和墨西哥比索對歐元和美元籃子。

  林哲文也看好新興市場。他將股票的3個月配置觀點提高為“中性”,特別強調了中國股市的投資價值。他還持續看好債券特別是亞洲除日本外的債券以及另類投資,看好大宗商品。

  具體而言,林哲文説,第四季度股市的表現可能屬於溫和調整或橫向反覆。此外,市場也在尋求經濟數據穩定的徵兆,以支援明年股價進一步上漲的動力。從估值和經濟發展前景來看,中國股市有較多機會。而在債券投資方面,他看好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債券,但産業則持續以防守性為主,如電力和能源、基建和水電、電子通訊以及與消費者有關的産業。在大宗商品方面,鋻於歐佩克的後備産能不足、全球消費仍高、價格供應的敏感性,以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林哲文繼續看好原油的中期走勢。同時,他強調説,雖然近期美元並未受美聯儲承諾採取開放式QE的影響而走強,可能暫時壓住黃金的升勢,但任何中期調整過後,黃金都會因被視為流動性推動的商品以及具有爭議性的“硬貨幣”而持續上行。在匯市方面,林哲文預計,主要國家貨幣仍將“輪流走弱”,新加坡元可望于未來數月對美元呈區間振蕩走勢,近期表現欠佳的印尼盧比對美元匯率將回升。

  而瑞銀財富管理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則強調了新興市場貨幣的投資價值,認為其作為一種資産類別,利率高於發達市場,且從中長期來看其兌主要貨幣(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的匯率將升值。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