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影響存貸款利差 美國銀行業盈利能力堪憂

2012-10-17 11: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美國銀行又進入新一輪的財報季。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成績搶眼,單季利潤均創下歷史新紀錄,花旗銀行略遜一籌,利潤同比下降,但依然好于華爾街預期。

  在各大銀行的財報裏,幾乎都提到一個創收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抵押貸款業務強勁增長。但是,這些靚麗季報公佈後,銀行股並沒有應聲大漲,而是漲漲跌跌,表明投資者對美國銀行業的盈利前景將信將疑。這種懷疑不僅源自報紙上銀行業大量裁員、官司不斷、鉅額虧損的新聞,更是基於行業研究機構潛心研究的結果。

  高盛銀行曾在大量研究後得出結論,美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正在大幅下降,遠不能贏回資本成本。據統計,銀行業的資本成本大概佔資本總量的8%到12%之間,也就是説,如果銀行凈資産收益率(ROE)不及12%,那資本利用效率就太低,銀行就是賠本賺吆喝,白忙活一場。

  而現實是,目前美國銀行業平均ROE不及12%。據麥肯錫公司調查,全球包括美國、歐洲和發展中國家銀行在內的300家銀行的平均ROE僅為7.6%,遠不能抵消資本成本。即使像摩根大通這樣的翹楚,自2008年年初以來的19個季度中也只有4個季度ROE超過12%。

  高盛在9月底的一份報告中稱,當前美國銀行業的資本盈利不及成本,原因更多不是週期性問題,而是結構性挑戰。當然,目前美國銀行業盈利困難與緩慢復蘇的全球經濟關係很大,但除此之外,新巴塞爾協議以及各種各樣的監管新規,都是導致美國銀行業資本成本不斷上升、盈利能力大幅受損的主要原因。

  按照麥肯錫公司的數據,目前美國銀行業的成本收入比約是68%。麥肯錫曾預計,一家銀行要想讓資本收益大於資本成本,就必須把成本收入比至少降到51%。要達到這一目標,大多數銀行起碼要花上幾年時間,並非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高盛的報告説,在監管壓力下,美國銀行業去杠桿化過程一直在繼續,更低的杠桿率和更高的風險權重降低了銀行發放抵押貸款的收益率,也大大削弱了存款業務的盈利能力。而且,未來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困擾銀行總裁們,比如一直主張拆分大銀行的沃爾克規則細節尚待確定。

  對於QE3對銀行的促進作用,市場如今也持懷疑態度。QE3拉低了長期利率水準,雖然可以刺激抵押貸款需求,讓銀行從中受益,但同樣也有巨大的副作用。QE3實施後,富國銀行的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間的利差已經從3.91%降至3.66%,這勢必影響存貸款利差,削弱銀行盈利能力。尤其對那些主要依賴存貸業務的小銀行來説,低利率環境對盈利的侵蝕更為明顯。(喬繼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