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銀行躍躍欲試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

2012-10-17 10:32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偉

  如今有更多的銀行瞄準了期貨保證金存管資格、期貨結算業務資格。

  日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事期貨保證金存管資格的認定、從事期貨結算業務資格的核準這兩項行政審批項目被國務院列入取消名單後,一批銀行積極做好應對準備,擬在監管部門出臺相關業務指引後,升級系統以開展上述業務。

  保證金存管有望先放開

  目前,只有5家大型銀行擁有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資格,尚無一家銀行擁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特別結算會員資格。

  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資格若重新開閘,則意味著時隔多年後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將首次向中小銀行開放。據了解,銀行開展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需與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期貨交易所等簽署協議並對接系統。

  “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相對簡單,對銀行而言已無難度。”某股份制銀行期貨結算部人士稱。雖然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與證券保證金存管業務的規則存在差異,但開展證券保證金業務多年亦可為銀行開展期貨保證金業務提供經驗。

  “期貨交易所正在推進此事,我們在等它們的回應。”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期貨結算部人士稱。

  等待指引出臺

  目前,銀行的期貨保證金存管系統、結算系統大多為幾年前開發。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結算業務若放開,銀行還需進一步升級系統和調試系統。

  上述一股份制銀行期貨結算部人士稱,系統升級只是次要問題,“關鍵是等待監管部門出臺相關規則,以作為銀行開展業務的指引。”

  監管部門2007年曾下發《商業銀行從事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和期貨結算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但後來因各方意見不一致而擱淺。在特別結算會員缺席的情況下,2010年4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個金融期貨品種——股指期貨上市交易,但至今銀行特別結算會員資格仍未放開。

  目前介入股指期貨的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中金所網站今年10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60家證券公司、25家基金公司、3家信託公司以及各類機構管理的200多個理財産品,參與股指期貨套保、套利等交易。

  商業銀行成為中金所特別結算會員無疑對進一步發展壯大金融期貨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從長遠來看,更多的金融期貨品種上市將考驗期貨公司的承受能力。無論是有同業競爭之虞的期貨公司,還是習慣跟銀行合作的基金公司等,跟實力明顯超過期貨公司的商業銀行合作無疑更具有吸引力。但銀行作為特別結算會員所需承擔的結算風險與收益不匹配一直為監管部門所擔憂。

  “預計特別結算會員資格不會那麼快放開,相關部門需要時間來研究。”上述股份制銀行期貨結算部人士稱。

  由於等待多年無果,一些銀行當年為金融期貨而設立的期貨業務部門已名存實亡,職能發生改變或者轉移。僅有少數銀行的期貨業務部仍完整保留。證券時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