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稱“回央行”是傳言

2013-01-17 08:35     來源:北青網     編輯:王偉
  中國上市公司還是太少。

  力挺藍籌股,認為藍籌估值現在還較低。

  讓退市成為常態,鼓勵上市公司更多分紅。

  不能用股市漲跌衡量改革成效。

  透露股市賺錢“秘籍”:如果大家都蜂擁而至來買,你最好就賣,如果大家都賣的話,你可能要逢低吸入。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昨天在經濟學人會議舉辦的“領軍者峰會系列:中國”會議上進行了20分鐘的英文演講。在演講中,郭樹清結合精心的PPT,詳細介紹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過去採取的改革措施以及今後的改革設想。最後,他還用英語回答了主持人和現場觀眾的提問。

  此前,市場有傳言稱郭樹清會接任周小川成為下任央行行長。昨天的論壇上,主持人沒有放過向當事人核實的大好機會。“最後再問您一個小問題,您之前在央行工作過,您在未來還會回央行嗎?”郭樹清笑稱:“這個和我們今天的討論沒有什麼關係,我也不知道我今後的人事變動情況,是有人傳言吧。”

  資本市場結構不合理易帶來道德風險

  “中國主機板上市的企業有1438家,中小板701家,創業板355家,另外還有941家場外交易企業。這些數字聽起來挺大,但你們要知道中國一共有多少家企業?我們有1300萬家企業,還有4000萬左右的個體工商戶,能進入到資本市場的只佔少數。”郭樹清用這一連串數字説明,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並不合理。

  郭樹清介紹,中國的上市企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國企,第二類是家族企業。國有股東擁有57.8%的份額,單一最大股東平均持股份額為37%,郭樹清認為這種不合理的結構很容易帶來道德風險。

  不能用股市漲跌衡量改革成果

  總結過去一年大力改革的成果,郭樹清首提結構改善。比如,2012年債券市場發展迅猛,公司債比上年增長60.2%,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增加了37.6%;同時,機構專業投資者持有17.4%的市場份額,比上年提高了1.7%,散戶的比例則下降了1.2%,企業投資者的份額也下降了0.5%。從交易量來看,機構投資者佔總交易額的15.2%,比上一年增長1.8%,散戶的比重則下降了3.1%。“去年散戶佔了交易量的84%,現在是80%左右。”

  在回答主持人提問時,郭樹清認為,資本市場的改革與股市的表現沒有直接的關聯,“我們沒辦法用股票市場的表現來衡量改革的效果。”但他也不否認二者有一定的關聯度。

  鼓勵公司更多分紅讓退市成為常態

  在談到未來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時,郭樹清再次強調改進退市機制和鼓勵上市公司多分紅。“我們還需要改進退市的機制,讓退市成為一件正常的事情,成為一種常態。”郭樹清稱。他強調,退市不存在上市公司數量指標的問題,但會根據其所屬行業屬性給予不同的過渡期。

  他介紹,以前的退市指標主要是連續三年虧損,現在則新增了一些市場的指標,比如股價低於面值,銷售額不達標,凈資産為負等。對“為什麼不能讓投資者用腳投票”這一提問,郭樹清表示,市場用腳投票判斷退市,必須先有一個成熟的市場,但是目前新興市場還達不到這個層次,各個層次投資者的資訊不對稱,有些資訊無法傳遞給散戶。

  “我們也鼓勵上市公司更多的分紅,因為在中國,上市公司股票分紅的確比較少。”郭樹清強調。

  相關

  境外投資人持有中國上市企業15%股票

  在談到進一步開放中國資本市場時,郭樹清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其實是很開放的。郭樹清指出,依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目前使用的概念、定義和標準,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屬於較低水準,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外資股東A股賬戶合計11000多戶,合計持有775.2億股,佔全市場A股總股本的2.56%,外資合計持股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3.66%。從另一個角度看,200多家QFII持股家數與上市公司總數之比達到89.1%,境外股東持股家數佔比為10.7%,三資企業持股家數佔比為75.1%。我國還有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達1000多家,其中在香港上市的H股、大紅籌、小紅籌公司市值總額達1.8萬億美元。

  “把所有在境內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加總在一起計算,它們的股票15%左右掌握在境外投資者手裏。B股市場更是早已完全對外資開放。因此,中國這個資本市場是相當開放的。” 對於將要推出的QDII2,郭樹清透露,投資者必須符合一定資質,不是所有人想投就能投的。他還指出,要進一步鼓勵服務跨境投資的仲介服務,“未來我們還可以再考慮讓外資有更多的參與,他們可能可以控股50%以上。”

  現場

  郭樹清口授炒股秘籍

  有意思的是,郭樹清還在演講中提到了炒股賺錢的秘籍:“在這個市場當中,賺錢不難。如果大家都蜂擁而至來買,你最好就賣,如果大家都賣的話,你可能要逢低吸入。”

  郭樹清昨天依然力挺藍籌股。他稱,藍籌的估值現在還比較低,(市盈率)以前是17.18倍,現在降到15倍。在他播放的PPT中直接將藍籌股稱為“年度之星”

  在談到QFII制度時,郭樹清肯定了它對穩定市場的作用,並指出與整個市場容量相比,QFII的份額還非常小。本欄文/本報記者 程婕

  連結

  “郭氏新政”被評未見成效

  本報訊(記者 吳琳琳)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履新後實施的系列新政效果,中投公司副總經理、申銀萬國董事長汪建熙近日在公開場合對其進行了評價,稱“改革還沒有見到很大成效”。汪建熙表示,證監會的諸多改革措施,讓證券公司在不斷適應中有一點惶惶然不知所措。“證監會應該著重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制度的建立,而不是推動具體的事項,應由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汪建熙對過去一年中郭樹清的新政效果評價稱,第一,監管層希望建立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還沒有建立;第二,去年股票融資IPO較以前年度有相當數量的減少;第三,股指去年表現較差,滬指甚至有一段時間跌進“1”時代;第四,不管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去年負的收益為多,賺錢的不多;最後,證券公司去年收入也有相當大的下降。

  郭樹清笑稱:“我也不知道我今後的人事變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