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闖入私募江湖 傳奇仍在繼續

2013-01-06 09: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伴隨著首只産品的發行,王亞偉和他的千合資本又回到了公眾的視野。對於私募這個行業來説,這位昔日的公募行業旗幟性人物甫一進入就混的風生水起,其發行的首只産品創下了私募基金的多項紀錄。在業內人士看來,王亞偉的首只産品表現優秀似乎在情理之中,但他是否能夠續寫其在華夏“十年十倍”的傳奇,卻仍然面臨著眾多的挑戰。

  昀灃刷新三項紀錄 傳奇仍在繼續

  對於王亞偉來説,雖然已經離開了華夏基金和公募行業,但他的傳奇似乎還在繼續。

  12月21日,王亞偉進入私募界後的首只産品———“外貿信託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昀灃)順利地完成了募集。在王亞偉的跨金字招牌之下,這只私募剛募集就創下了許多記錄:輕鬆募集了20億元,超越此前所有陽光私募産品的首發數據;固定管理費率達到2.5%,刷新了此前2 .2%的最高紀錄;認購門檻最高達到2000萬元,刷新此前重陽一期創下的1000萬門檻。

  所謂“昀”,指的是日光,所謂“灃”,指的是旺盛,王亞偉的首只産品取名為昀灃,頗有如日中天之意。據了解,昀灃的發售期為12月13日-12月21日,合作方包括招商銀行、國信證券和外貿信託。各方的角色分配分別為:王亞偉名下的深圳千合資本作為投資顧問,監管開戶銀行為招商銀行,經紀商為著名的敢死隊大本營———國信證券深圳紅嶺南路營業部,而外貿信託提供信託平臺。

  在基金費率上,昀灃目前固定管理費用為2.5%,而其浮動管理費則遵循了行規,為超額收益的20%。當前私募業內的管理費用基本在1.5%-2%,該項固定管理費通常包含了信託費和銀行保管費,而其中前者為陽光私募所享有,後者則為銀行所收取,後者通常為0.2%左右。如果面對一般的私募,銀行渠道通常比較強勢,個別還會從浮動管理費裏收取提成。不過,相比之下,王亞偉處於相對強勢地位,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形。照此計算,王亞偉首只基金所能獲得的固定管理費應為2.3%左右,以20億的募資額度來看,年收取的固定管理費用應在4600萬左右。此前有記錄的陽光私募該項收費最高為前華商投資總監莊濤的磐信一期,達到2 .2%。此外,同為華夏出身的孫建冬,其在華夏時名聲僅次於王亞偉,其首只産品的固定管理費用僅為1.5%。而其餘大多數私募,該項費用則徘徊在1.5%-2%之間。

  而從認購門檻的情況來看,昀沛也創下了新的紀錄。據了解,昀灃分兩個渠道銷售,分別是招行與國信證券,其中在國信證券的門檻以1000萬起跳,無個人資産的限制;在招行的銷售門檻則更高,起點為2000萬,且投資于該産品的資金不得超過個人資産的20%,即客戶的總資産至少要達到1億元。而目前的陽光私募入門起點通常為100萬,高者也通常在300萬以內,此前的最高紀錄為裘國根旗下的重陽1號與2號重新募集時創下,分別為1000萬與500萬。分析人士認為,王亞偉設定的高門檻,決定了其客戶皆為資産億元級別的超級富豪,這類人群的資産級別決定了其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為其以後延續類封閉式運作帶來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這類人群通常擁有更多的商業與資源,或為王亞偉的投資帶來更多的得益。

  2012年9月28日,在離開華夏基金四個月後,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登記資訊查詢顯示,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註冊地址為深圳市南山區粵興二道6號武漢大學深圳産學研大樓B 815房(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王亞偉。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受託資産管理、股權投資、投資管理、投資諮詢、企業管理、企業管理諮詢、企業行銷策劃。

  依然偏好重組 首戰許繼電器大勝

  昀灃甫一成立,其建倉的動向就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21日,龍虎數據榜顯示,王亞偉所在的國信證券深圳紅嶺中路營業部當日買入2030.17萬元,位列買入金額最大前5名的第5位。眾所週知,王亞偉在公募期間一向以成功介入重組股所著名,多次在重組股票上廝殺獲益。而許繼電氣早在2009年便有強烈的重組預期,當年11月已經提出了定向增發方案,但2010年8月,公司又撤回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申請。2012年年底許繼電氣在停牌兩個多月後,12月18日晚間公司發佈了定向增發預案,拉開了新一輪的重組序幕。且根據此次重組方案,許繼電器擬採取定向增發的方式,即由許繼電氣向許繼集團發行股份,購買許繼集團下屬電力裝備製造主業相關資産,同時,公司向許繼集團定向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4.50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WIN D統計數據顯示,12月19日復牌之後,許繼電器就連續拉出了兩個漲停,截至12月27日收盤的7個交易日中,許繼電器拉出了5根陽線,累計漲幅高達45.44%。這意味著,剛一入市,王亞偉的首只産品就將在許繼電器上過的頗為可觀的收益。公開資料顯示,廣匯能源、大秦鐵路等11隻曾在去年一季度被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夏策略精選重倉的“王亞偉概念股”一度集體出現了上漲。

  2012年12月17日,王亞偉從華夏基金離職後首次公開亮相,他在談論基金、券商、銀行發展時表示,從宏觀上看,基金業雖然還比較弱小,但隨著政策鬆綁,放到整個財富管理市場,基金業的成長空間還很大。王亞偉認為,基金業的前景是最光明的,原來管得比較死,現在政策放開了。財富管理行業的核心是投資能力,這方面基金有比較優勢,國外獨立的資産管理公司管理了絕大多數資産,而不是擁有渠道或資産的公司,因為這些獨立的資産管理公司往往業績領先。中國基金業的制度紅利也正在釋放,在機制上,基金業有一定的相對優勢,如人才方面,三年後基金行業的激勵問題可能解決,相對其他機構可能會走得快一些。

  王亞偉表示,銀行雖然很強,但沒有增量,存款搬家到財富管理市場後,大家都在搶銀行的蛋糕,利率市場化,銀行會面臨成本提高利潤下降的局面。市場此前曾流傳王亞偉和證監會領導在銀行股上的分歧。眾所週知,2012年以來,證監會曾多次力挺銀行等大藍籌股票。W IN D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銀行股累計上漲了15%以上,僅排在房地産股票之後。在大盤12月份以來的快速反彈中,銀行股也收穫頗豐。

  後王亞偉時代 不一樣的華夏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離開了華夏基金這個業內絕對龍頭之後,王亞偉目前看來照樣混的風生水起,不過,缺少了他的華夏基金則似乎沒有那麼瀟灑,而隨著2012年年底的到來,缺少王亞偉的公募基金排名戰也較往年讓人少了幾分期待。

  華夏基金日前發佈公告稱,為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2012年12月27日起,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恢復辦理前端收費模式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申購業務。距離2007年1月19日暫停申購算起,華夏大盤暫停申購距今已近6年。而成立於2008年10月的華夏策略精選混合基金,也于27日打開申購。

  業內普遍認為,華夏大盤此次打開申購,同王亞偉離開之後這只基金遭到了嚴重的贖回有關。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華夏大盤精選2011年底份額為6 .22億份,截至2012年一季末,總份額為4.62億份,贖回份額高達1.599億份,縮水比例達25.69%;華夏策略精選的規模則從12.17億份縮至11.59億份,贖回量為5834.35萬份,縮水比例為4.79%。截至三季度末,華夏大盤的基金規模為25.06億元,較2011年同期44.79億元下降44.05%。

  基金規模縮水的同時,離開了王亞偉的上述基金業績今年以來也遭遇了“滑鐵盧”。W IN 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華夏大盤2011年以來的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僅為3.23%,在178隻同類産品中位列第66位,未能擠進前1/3;華夏策略精選去年以來的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則僅為1.76%,在178隻同類産品中位列第89位,亦未能擠進前1/3。

  公開資料顯示,自1998年進入華夏基金,先後管理了基金興華和華夏成長後,王亞偉自2005年12月31日起開始擔任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又于2008年10月23日起擔任華夏策略精選基金經理。2006年以來,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每年的業績排名中均處領先地位,自成立以來的凈 值 增 長 率 高 達1 2 0 0 .2 1 %,年 化 回 報 率 達39.33%,而自王亞偉擔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的6年半時間來,其平均年化收益率更是高達49.77%。

  在告別了王亞偉之後,臨近年末,2012年的公募基金業績排名之戰也較往年少了幾分硝煙之氣。W IN 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在所有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和Q D II)當中,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以27.88%的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位列第 一 , 緊 隨 之 後 的 則 是 上 投 摩 根 新 興 動 力(25.34%),除此之外,位列凈值漲幅前十的還有中歐中小盤、國富中小盤、新華行業週期輪換、國聯安精選、華寶興業新興産業、景順長城能源基建、天宏豐利分級和國富深化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是只基金當中,沒有任何一隻屬於十大基金公司:伴隨著王亞偉的離開,一線大型基金公司似乎已經基本退出了冠軍的爭奪戰。2012年這種中小基金公司“爭霸排行榜”的情形,在過去從未出現過。上述10隻基金當中,又以投資中小盤股票的基金為多。W IN 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上證綜指12月份以來快 速 反 彈 了11.40%, 創業板指則上漲了15.29%,中小板指則上漲了12.70%。

  在以往每年的公募基金的年終排名大戰中,王亞偉均備受市場關注。2009年最後一日,王亞偉成功翻盤折桂,2010年,奪得亞軍。2011年,跌出前十。

  新領域新規則 王亞偉能否續寫公募傳奇

  對於王亞偉和他的千合資本而言,市場最關心的,莫過於這位昔日公募基金的旗幟性人物在闖入了私募的江湖之後,能否續寫其在公募金時期的傳奇。目前的情況來看,依靠著多年來在業內的影響力,大家對於王亞偉首只産品表現優秀均抱有信心。不過,對於是否能夠做到其在華夏基金時期的“十年十倍”的傳奇,卻仍有憂慮。

  “選擇在這個時點入市,王亞偉非常聰明,這意味著作出比較好看的業績並不難,做砸的概率也非常小。”一位基金評價業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目前宏觀面轉暖,政策不確定性消除的大背景下,考慮到王亞偉本身的實力以及其在公募基金業浸淫多年的經驗,千合資本的首只産品取得一比較漂亮的業績並不困難。

  實際上,在王亞偉之前,從公募基金轉向私募的基金經理並不在少數,不過即使在公募期間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在私募期間做得特別好的也比較少見“在公共基金,畢竟有基金公司作為平臺,能夠得到相對較好的投研支援,但在私募所有的壓力都得自己來背。”上述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排名,私募基金則追求的是絕對收益,兩者在思路上存在重大差別,也要求基金經理轉換思路。

  另外,對於公募和私募而言,其在很多情況下所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以前在公募做基金經理去上市公司調研的時候,對方都很客氣,大家都勾肩搭背,一起喝酒聊天,但到了私募之後,就完全要看別人顏色了。”一位私募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公募基金擁有比較大的資金量,能夠配合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等資本運作,雙方存在利益上需要。但對於私募基金來説,對方就可以完全不買你的賬。

  作為交易派出身的王亞偉,在A股整個證券市場面臨迅速變化的時刻,以一貫的投資思路也正面臨著調整。“王亞偉比較擅長自下而上,更加關注公司,在一些涉及重組題材概念的個股上獲益頗豐。”另一位基金行業人士表示,目前,隨著A股退市制度逐漸晚上,殼資源的價值日益貶值,過去在市場上能夠做得比較成功的手法今後可能會逐漸不再那麼有效,這也意味著王亞偉自身也要適應這種挑戰。不過即便如此,這位基金業人士也認為,作為中國公募基金業唯一一位能夠做到十年十倍回報的基金經理,在經歷了數次牛熊輪迴之後,王亞偉對於市場整體的把握能力應當比較準確,千合資本的第一隻産品取得比較漂亮的業績應該在情理之中。

  該人士透露,在公募基金期間,王亞偉聲名顯赫,同許多金牌分析師都有比較密切的聯繫。分析師們在形成報告之前,一般也會同王亞偉進行交流,這也意味著他能夠比較準確的把握公司和行業的動態,這也是王亞偉的一優勢所在。(記者 吳黎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