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行長牛錫明

2012-10-16 09:4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王偉

  這是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市場。最新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在內,發展中的亞洲經濟體佔全球經濟體的比重已經超越歐元區。中國成為過去十年亞太區內最重要的新增財富來源,預計2017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排行第二的富有國家。中國內地的家庭財富自2000年起的年均增長率為13%,較全球平均的5.8%的財富增長超出一倍以上。

  這意味著大量的富裕人群正在尋求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此催生的財富管理行業是近年來國內各金融機構爭相發展的新興業務,也是未來金融機構盈利的重要支柱。

  但正如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所言,“我們的財富管理行業總體上還處於幼年時期,不僅遠遠未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而且自身也存在種種的缺點與不足,各個領域都遇到嚴峻的挑戰,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為此,本報推出“財富管理領軍人物”系列報道。採訪對象均為涉足此領域的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透過他們的所思、所為、所惑,傳播先進的財富管理理念、運作模式,以求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

  作為理財規劃的一部分,與普通老百姓一樣,交行行長牛錫明也愛買銀行理財産品。牛錫明偏愛短期理財産品,35天的、15天的、甚至是7天,當然産品必須是交行的。

  不過與普通老百姓不同,牛錫明買理財産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經濟收益。作為一行之長,他想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家的産品有一個切身的體驗。在有了切身體驗之後,他通常對會業務部門提出改進建議。

  近兩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産品發行火爆,而發行理財産品也成為商業銀行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但建設財富管理銀行不僅僅是發發理財産品這麼簡單,還涵蓋更加豐富的內容。針對未來國內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以及商業銀行向財富管理銀行轉型等話題,牛錫明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財富管理:銀行具備天然優勢

  銀行在網點和電子化銷售渠道以及專業化的財富管理隊伍方面擁有絕對優勢

  上海證券報:目前信託、基金、券商、保險以及銀行均提出財富管理的理念,在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中,銀行具備哪些優勢?面對來自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應對?

  牛錫明:我認為,銀行在財富管理領域的競爭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服務渠道和聲譽優勢。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銀行在網點和電子化銷售渠道以及專業化的財富管理隊伍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其次是風險管理優勢。從風險角度看,銀行業受到的風險監管是整個金融業中最嚴格的,擁有專業化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隊伍和管理能力,整體風險可控。

  此外,銀行還有綜合經營的優勢。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試點穩步推進。綜合經營豐富了商業銀行的服務內涵,使銀行可以通過子公司與母行之間的聯動,發揮自身的牌照優勢,整合集團內部各業務部門的專長,開發出創新性的産品,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在財富管理領域形成競爭優勢。

  面對來自其他經營機構的競爭,商業銀行可採取以下策略:首先是加大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共贏的利益合作機制,通過産品代銷、産品定制等形式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其次,是穩步推進綜合化經營,提高集團內部滿足客戶多元化財富管理需求的能力;第三是加快國際化步伐,提高境外配置資産的能力;最後,內部進一步提高自身財富管理能力,優化客戶結構,加快産品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

  銀行理財産品:回歸資産管理屬性

  銀行理財産品填補了投資領域從無風險低收益的銀行存款到高風險高收益的股權類産品之間的空白;隨著貨幣政策的階段性調整,全行業的存款饑渴症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通過理財産品攬存的動機有所減弱,銀行理財産品資産管理的屬性將逐步佔據主導地位。

  上海證券報:近兩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飛速發展,銀行理財的爆髮式增長一方面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另一方面也跟目前的宏觀經濟環境有關係,您如何看待銀行理財業務的爆髮式增長及今後的發展?

  牛錫明:縱觀近幾年銀行理財市場的發展走勢可以看出,銀行理財市場與宏觀經濟運作特徵、市場流動性狀況、資本市場景氣程度以及投資者的風險情緒等因素息息相關。究其原因,既有來自市場需求和銀行供給層面的動力因素,也有銀行需要滿足監管規定的壓力因素。例如,2011年通貨膨脹和負利率催生了居民的投資理財熱情,銀行理財産品對存款的替代性高,滿足了客戶需求。再如,中國大規模的儲蓄存款有著提高收益率的巨大需求。近幾年股票市場整體延續震蕩下行的趨勢,股票和基金在風險資産配置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明顯下滑。銀行理財産品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可分享市場利率的渠道,不僅收益率明顯高於銀行存款,且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産品,風險相對較小,填補了投資領域從無風險低收益的銀行存款到高風險高收益的股權類産品之間的空白,消除了中國金融市場投資譜係中風險收益配比的中斷點,從而滿足了廣大投資者的需要。

  預計未來銀行理財市場將呈現以下變化:首先,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和産品餘額增速將有所放緩。隨著通脹的回落和市場利率下行,銀行理財産品的吸引力將有所下降。從供給端的情況看,隨著貨幣政策的階段性調整,全行業的存款饑渴症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通過理財産品攬存的動機有所減弱,銀行理財産品資産管理的屬性將逐步佔據主導地位。

  其次,理財産品的期限結構有所拉長,收益率將有所下降。受監管政策指引,短期理財品種(1個月以內)的發行數量將明顯下降。商業銀行出於期限錯配的需要,會適當拉長産品期限,以獲取相對較高收益。隨著市場利率下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也將隨之步入下行通道。

  此外,資金池類産品將更加規範,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監管政策引導下,2012年,資金池類理財産品將向現代資産管理模式下的資産組合類理財産品演化,商業銀行的資産管理能力也將由此邁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