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1.9%! 9月CPI重返“1”時代

2012-10-16 08:50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王偉

  PPI同比降3.6% 創35個月最大跌幅 A股昨弱勢震蕩

  中國9月份CPI同比上漲1.9%, 9月PPI同比降3.6%,創35個月最大跌幅。同時,1~9月,CPI同比漲2.8%,PPI同比降1.5%。專家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仍處增速放緩中,物價總體難有較大漲幅,完成全年物價調控目標是有把握的。

  昨日A股的反應波瀾不驚,而由於降準預期落空,投資者偏向謹慎。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月小幅回落了0.1個百分點。1到9月平均下來,CPI同比上漲2.8%。另外,9月CPI環比上漲0.3%。

  分類看,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較上月回落1.3%,而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創17個月新高。其中,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上漲2.3%,同比跌幅收窄,糧食價格環比、同比均有上升;居住類價格已連續三個月上漲,服務價格同比漲幅2.3%為年內最高。

  分析認為,四季度CPI將隨著翹尾因素下降空間收窄、新漲價因素走高而略有上行。

  數據還顯示,9月份PPI同比下降3.6%,跌幅放緩,環比下跌0.1%;其中,生産資料出廠價格環比跌幅收窄至-0.1%,生活資料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2%,為近12個月高點。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環比現漲,同比與上月持平。

  交通銀行研究員王宇雯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本月PPI環比跌幅接近零值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與國內生産性需求預期略有提振的共同結果。然而,更重要原因仍為國際寬鬆貨幣環境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現實及未來輸入性漲價預期,生産性需求是否穩定恢復仍需觀察下個月宏觀數據表現,而只有後一因素確立了,PPI才會平穩步入回升通道。

  逆回購不夠降準呼聲起

  通脹數據,加上一些前瞻性的經濟活動指標,表明整體經濟仍然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認為,大規模的逆回購操作並未能夠明顯推動經濟增長,其原因在於短期流動性注入導致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來源變得更加短期,因此也難以鼓勵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投放,這將減少了企業的長期投資。另外,未來兩周的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將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但未來央行如何注入流動性則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這意味著市場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波動性,而這正是央行在流動性操作中需要避免的。因此央行仍然需要通過降準來減緩經濟的下滑態勢。

  “通脹壓力大幅減少,表明國內需求仍保持在較為疲弱的水準上,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放鬆。” 劉利剛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曙松昨天也表示,通脹壓力減弱,PPI回落提升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將成為支援降息的理由之一。 文/表 記者陳海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