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龍:人民幣國際化並非取代美元是有相應地位

2010-04-06 10: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軼文

  中新社上海4月2日電 (記者 李佳佳 陳婷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2日晚在出席此間舉行的“中國經濟2010招待晚宴”上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崛起的基本條件。他稱,“人民幣國際化不是人民幣取代美元,而是要讓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取得與中國經濟實力相適應的地位。”

  戴相龍將中國金融在世界的崛起歸結為四大基本標誌,即人民幣國際化;形成一系列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超大型金融集團;上海基本國際金融中心以及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20國集團領導人會議討論和決定國際金融重大問題時有相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其中,人民幣的國際化被其視為最重要的一條。

  在具體談到人民幣如何國際化的問題上,戴相龍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應該“兩條腿走路”。所謂“兩條腿”即通過常規路徑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在自願互利前提下,通過相關國家政府之間、中央銀行之間的特定安排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戴相龍認為,各國政府和企業在選擇何種貨幣作為主要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時,固然會考慮到政治、歷史因素,歸根到底還是要看這個貨幣的幣值是否穩定、成本是否較低和交易是否方便。他説,“只要人民幣滿足持幣人的上述需要,人民幣國際化是不可阻擋的。”

  他表示,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要正確處理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關係。應該認識到,中國經濟總量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將會存在很長時期。

  戴相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理應首先實現與港幣的完全可兌換。他説,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只是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增加一個國際貨幣,增加交易産品,擴大交易量,對鞏固和壯大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有利的。同時,可以把香港作為人民幣的境外離岸中心,以減少人民幣持有人在中國境內交易人民幣的各種擔心和法律障礙,從而有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在回答記者關於滬港兩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與區別的提問時,戴相龍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但進行了鞏固且有所提高。在開始時,選擇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一旦人民幣成功實現了國際化,它的交換交易中心自然還是選擇上海。

  戴相龍強調,“亞洲國家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著較快的發展,先有東京、香港、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後再增加一個上海並不是多餘的,它們各有各的分工體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