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拼經濟 新台幣該升還是降

2012-10-31 09:18     來源:東南網     編輯:范樂

  近日,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連續出言批馬“政府”放任新台幣升值,衝擊臺企出口競爭力。部分“立委”也加入戰團,詢問操作新台幣貶值的可行性,這樣會不會衝擊物價?臺“行政院長”陳衝及“央行”總裁彭淮南被迫表態強調,新台幣匯率關聯不同利益,是升是降很難讓所有人滿意,臺當局需要“多方考量”。事實上,這幾個月來新台幣匯價持續走升,臺財經界早已憂心會重傷今年第四季度的出口競爭力。畢竟馬“政府”要拼有感經濟,少不了提振出口景氣。但話説回來,萬一為救出口讓新台幣貶值引發物價上漲,又會造成新一輪的民怨。俗話説按下葫蘆起了瓢,馬“政府”力拼有感經濟,如何處理新台幣匯率就是一道擺在面前的難題。

  新台幣升值 外銷企業“頂不住”

  這場張忠謀與彭淮南間的 “嘴仗”,源自幾天前張忠謀對新台幣匯率走勢的再次抨擊。本月25日,張忠謀炮轟馬“政府”匯率政策,認為新台幣從2007年底的32.48元(對1美元)一路升值到目前的29.26元,“升太多、貶不夠”會嚴重衝擊臺灣出口競爭力,讓臺經濟前景更加悲觀。對此,臺“央行”當晚發出長達4頁的新聞稿回擊,彭淮南29日更再度表態認為,企業提升競爭力要靠技術革新,不能把問題都看在匯率政策上。

  不過,張忠謀的不滿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臺《工商時報》在本月初就曾報道,儘管臺灣9月出口年增率可望轉為正值,但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達99.27,持續上揚,恐重傷臺灣第四季度出口競爭力。財經界人士也認為,雖然亞洲各國家、地區的貨幣都在升值,但新台幣升幅較多,臺灣出口所佔經濟比重也更高,在內需乏力的情況下,如果出口“頂不住”,臺灣景氣恐怕還要往下走。

  對此,臺灣媒體評論指出,出口持續衰退導致臺灣經濟成長率從“保2”快要變成“保1”,要救出口,匯率政策確實是關鍵因素。該評論進一步指出,如果全年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能壓到合理範圍,且新台幣匯率也有貶值空間,適度讓新台幣貶值未嘗不可。

  新台幣若貶值 又恐引發民怨

  與企業界的愁雲慘霧相比,普通民眾對新台幣升值的觀感似乎是另外一番光景。對本身就處於“油電雙漲”困擾中的臺灣民眾來説,新台幣匯率飆升,用信用卡支付海外消費倒是越來越划算。臺灣網友就開玩笑稱,在馬“政府”施政一片“無感”的情況下,難得有點“值得高興的事”。

  事實上,面對新一輪的“貨幣戰爭”,臺“央行”的“阻升”態度已經很明顯。本月11日,面對韓國央行降息救出口的招數,臺“央行”就盯緊了臺北匯市,並在收盤前刻意進場買匯,令新台幣由升翻貶。而這種“央行”進場“壓尾盤”的情形,在近期的臺北匯市幾乎天天可見。從中可以看出,臺“央行”的匯率政策已經在兼顧物價與出口競爭力。

  對於當下的匯率政策,臺媒也幾乎是一邊倒地站在“央行”一邊。“中國時報”評論就認為,金融圈本來就已經覺得“央行”匯率政策太偏出口,“拿民眾錢補貼出口”導致新台幣實質購買力大不如前。“央行”本業就是維持物價穩定,若新台幣貶值導致物價上漲,企業家也許“無感”,但民眾恐怕就要“痛感”了。《旺報》分析文章也認為,貶值救出口將讓臺灣付出代價,臺灣不能學韓國,在猛衝出口的同時讓民眾承受通貨膨脹的荼毒,將臺灣推向更可怕的深淵。

  專家觀點

  人為操縱新台幣貶值要付出相當大代價

  廈大臺研院經濟所所長唐永紅接受導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目前新台幣升值基本還是由市場決定的,主要受到美元貶值影響。如果馬“政府”通過匯率政策來促使新台幣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首先,新台幣相對弱勢,臺當局對新台幣幣值的控制能力無法與美國政府相提並論。即使能夠通過非市場手段影響新台幣匯率,也只能在短期內刺激出口。但同時要面對的,還有各种經濟上的內外聯動效應。

  在唐永紅看來,提升出口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分為提升價格競爭力和提升非價格競爭力。受新台幣升值影響,目前臺灣企業的産品成本有所上升,因此應該更多通過提升産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的方式來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但臺灣經濟規模小,不足以支撐有影響力的品牌發展;兩岸合作分工是一個可行途徑,但目前面臨各種障礙。這些因素決定了臺當局拼經濟、拼出口、拼有感很難在短期內見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