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債臺高築逼近破産 學者憂成“希臘第二”

2011-08-02 09:51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思羽

  繼希臘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之後,目前歐盟已有五個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則為舉債上限問題展開激烈鬥爭。目前臺灣也是財政困難,債務纍纍,“政府”債務直逼舉債上限,將步歐美政府債務危機的後塵。有學者擔憂臺灣將淪為“希臘第二”。依目前臺灣經濟形勢與“政府”舉債趨勢,用不了3年時間,臺灣就會面臨舉債上限與嚴重的債務危機問題。

  舉債逼近40%臨界點

  臺灣在法律上規定了“政府”借債上限,即“中央政府”債務(指未償還餘額,下同)佔前三年GDP平均比例不得超過40%,“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計債務佔前三年GDP平均比例不得超過48%。然而,臺灣實施民主政治之後,由於財政支出不斷擴大,預算外的“特別預算”不斷增加,而財政收入增加有限,導致“政府”不斷舉債來滿足施政與建設需要,於是“政府”債務不斷增加,財政形勢持續惡化。

  依臺灣“財政部”出版的《財政統計月報》統計,民進黨執政八年,“中央政府”債務增加了2.4萬億元(新台幣,下同)。馬英九上臺執政後,遇到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危機與“八八大水災”,“政府”支出持續擴大,而稅收卻出現短缺,不得不大量舉債,預計到今年底,臺灣“中央政府”債務將接近5萬億元(4.9萬億元),與馬英九上臺時的3.7萬億元相比,債務凈額增加了近1.2萬億元。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債務佔前三年GDP平均比例為34.4%,已逐步逼近“中央政府”舉債上限40%的臨界點。

  事實上,臺灣“中央政府”債務遠不止4萬多億元,而是其數倍之多。臺灣“立法院”預算中心估計,包括潛藏債務及 “非營業基金”舉債等,合計債務總額達13萬億元以上,相當於臺灣GDP總量。更有學者估計,若加上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臺灣各級政府債務總額將超過20萬億元。可以説,今天臺灣當局已是債務纍纍,到了爆發債務危機與“政府”破産的邊緣。政治綁架讓財政惡化

  臺灣財政困難與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除了經濟增長放慢、經濟發展後勁不足之外,主要是政治對經濟的綁架或選舉對經濟與財政的綁架。為了鞏固政權或為奪取政權,兩大政黨不斷提出減稅與增加社會福利支出的政策,而且形成一種螺旋式的攀比與上升趨勢,讓“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大。如今又面臨新的“大選”,執政的國民黨為了鞏固政權,不斷利用手中的權力與資源,提出許多減稅或增加福利支出的措施,如公務員加薪、提高低收入戶認定標準、增加榮民養老金、對二至五歲幼兒提供教育特別扣除額、調降個人綜合所得稅等,讓“政府”財政支出持續大幅增加,而財政收入則增長有限。在野的民進黨也同樣在增加社會福利與減稅問題上做人綜合所得稅等,讓“政府”財政支出持續大幅增加,而財政收入則增長有限。在野的民進黨也同樣在增加社會福利與減稅問題上做文章,提出不少照顧弱勢群體的減稅與增加福利的主張,其中日前正式提案,要求增加老農津貼1000元,即將老農津貼由現行的6000元提高到7000元,“政府”將為此多支出80多億元。老農津貼成為政治綁架經濟及財政惡化的典型範例。

  今年初,知名評級機構惠譽等已發出警告,“臺灣財政赤字過高,主權評等面臨調降危機”。臺灣的財政困難與財政赤字問題再次受到關注。目前財政困難進一步增大,讓臺灣許多財經學者擔憂臺灣會步希臘後塵,將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臺灣審計部門也于日前強調,財政困難與債務形勢嚴峻,吁當局以歐美債務問題為鑒,強化債務管理,避免發生債務危機。(《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王建民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