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展開赴臺"插旗戰" 兩岸業者積極尋覓合作商機

2009-10-27 13:5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肖燕

  臺當局開放陸資赴臺後,兩岸業者都在尋覓商機。不僅多家大陸企業爭先入島成立分公司或並購臺企,島內服務、金融等行業也積極與大陸展開闔作,陸資、臺資、外資“三資匯流”的效益逐漸浮現——陸資展開赴臺插旗戰

  餐飲業提前佈局

  2009年7月1日,臺灣當局正式開放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這是繼兩岸人流、物流直通後,雙方資本投資的進一步雙向化。

  “陸資赴臺辦法”公佈時,知名烤鴨連鎖店全聚德集團副總經理劉小虹正在臺灣參加“京臺企業領袖高峰會”,她欣喜地告訴媒體“真是太好了”,更當著臺“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黃志鵬的面提出要求,希望臺當局可以趕快開放讓全聚德從大陸進口製作烤鴨的原物料。

  全聚德集團確實有赴臺計劃,而且已經“鴨子划水”進行多時,先在臺北、高雄以“美食節”名義各辦兩場宣傳活動,網路上不斷傳出“全聚德在高雄開分店”的消息。其他餐飲業者也躍躍欲試。臺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劉汝駒稱,重慶小天鵝、重慶鄉村雞、內蒙古小肥羊等都有意赴臺開設分店。

  南方航空“搶頭香”

  陸資赴臺意義重大,許多大陸企業都想在歷史的浪頭上“搶頭香”,其中以率先在臺灣成立辦事處的航空公司表現最明顯。

  臺當局開放陸資赴臺首日,已在臺設立辦事處的7家大陸航空公司就暗中較勁,先後向臺“經濟部投審會”申請設立分公司。最終,南方航空率先完成營運資金匯入、向商業司登記等手續,成為兩岸分隔60年後第一家在臺成立分公司的大陸企業。

  其實,南航早在2009年初赴臺設立辦事處時就展現十足企圖心,特別在民生東路選定一樓店面,挂上醒目招牌。8月13日,南航在臺北圓山飯店風光舉辦分公司成立酒會,董事長司獻民親自赴臺。此次“搶頭香競賽”的操盤手——南航臺灣分公司總經理赫淩志驕傲地向記者説:“我努力了,我做到了!”

  新大陸科技“拔頭籌”

  陸資赴臺關卡被打開後,大陸企業除了入島成立分公司,還逐漸展開赴臺並購計劃。

  7月底,福建民營企業新大陸科技集團率先向臺“投審會”遞件,欲以28萬歐元、58%的股份並購帝普科技公司。由於佈局已久、文件準備齊全,臺“投審會”不到兩周就通過該申請。這不僅是首件並購案,還是首宗大陸投資臺灣企業案,更是首件服務業類別投資案。

  8月10日,新大陸科技在臺北晶華酒店召開掛牌儀式,兩岸大批記者將帝普科技擠得水泄不通。新大陸總裁王晶不畏颱風阻撓,特地從福建趕來,一臉喜氣洋洋。剛巧赴臺參訪的福建省副省長陳樺也出席發佈會,現場致詞時連用了好幾次“讚許”,表達大陸官方對新大陸科技並購案的肯定。

  投資仲介搶商機

  陸資開放赴臺的氛圍也創造了許多專業服務、仲介的新商機。由於兩岸金融交流封閉60年,法令規章又在持續開放中,這波陸資赴臺最為特殊的現象是,擁有會計、法令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兩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資誠、安侯建業、勤業等知名事務所不只提供專業諮詢,還負責“搭橋”。

  今年六七月間,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在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舉辦陸資赴臺座談會。6月19日上海的首場座談會上,受邀參會的60多家飯店、食品、物流、航運、金融等知名陸資企業,全部派出CEO或海外投資部門負責人出席。由於擔心在並購中發生員工難以管理、文化衝擊等問題,這些CEO們關注最多的是島內民眾的接受度問題。

  “三資匯流”前景好

  除了仲介業,臺灣企業界渴望陸資赴臺的熱切也不遑多讓。陸資赴臺政策公佈第二天,“臺灣並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在臺北召開發起人會議,40多位臺灣知名企業家參加。這些企業打算自己成立協會作為平臺,與大陸“全國工商聯購並公會”對接,將臺資、陸資、外資牽在一起,産生最大投資效益。

  發起人會議很有效率,3小時內不僅推舉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擔任籌備會主任委員,還訂定了發展兩岸並購商機、扶植臺灣私募基金等方向。黃齊元預測,陸資赴臺進行戰略性參股將鎖定旅遊、零售、金融、服務、“三通”等相關行業,並在2010年開始發酵。

  “創投公會”秘書長楊正秋認為,臺資需要大陸市場與資金,陸資需要臺灣技術與外資財務杠桿,外資看好但不熟悉大陸市場,現在陸資赴臺後一波波的開放腳步,讓陸資、臺資、外資“三方盤算,機會浮現”。臺經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分析,目前大陸企業正掀起2003年之後的第二波海外直接投資熱潮,有別於第一波無經驗的大舉海外並購,這回陸資顯得務實許多。

  臺當局顧慮重重

  陸資赴颱風光的背後,其實臺灣內部充滿了不少疑慮。今年6月,臺“立法院法制局”制定了僅對“立委”公開的一份參考文件:《開放陸資來臺問題之研議》,該報告第一段講的不是陸資赴臺有什麼好處,而是直接挑明“臺灣高科技技術産業將陸續被掏空”、“臺股未來將由陸資主導”、“買光臺灣”等多項疑慮,並坦承開放陸資赴臺必須同時確保産業、經濟與安全。

  不過,臺“經濟部”對陸資赴臺效益十分樂觀,預估大約6個月後可陸續顯現投資效益。原“經濟部長”尹啟銘接受採訪時表示,半年後“經濟部”就會對開放清單進行微調,除大動作籌組大陸招商團,更開放陸資購置商辦,讓臺北率先引爆商辦投資熱潮。

  隨著臺當局一系列政策的鬆綁,兩岸已進入“雙向流通”年代。開放陸資赴臺已經引起業者關注,接下來會為兩岸帶來哪些長遠經濟效益,我們拭目以待。(作者 尹茂祥 係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助理研究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