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能否幫助日本擺脫通縮

2013-01-31 10:31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日本陷入通縮由來已久。為治理通縮頑疾並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二進宮”的首相安倍晉三近期強勢推行“安倍經濟學”,不僅增加公共開支,更迫使日本央行在上周宣佈將通脹目標上調至2%並從2014年開始啟動無限量資産購買。儘管日央行最新舉措意在製造通脹預期,從而刺激日本民眾增加消費、企業增加投資,帶動日本走入價格上升、經濟成長的良性迴圈,但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與連線的多名外資銀行專家認為,指望日本短期內擺脫通縮並不現實。標準普爾主權評級董事小川隆平表示,目前判斷“安倍經濟學”能否幫助日本成功擺脫通縮為時尚早,稱判斷政府應對通縮政策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改善私有部門投資與消費環境來改變對未來通縮的預期。”

  星展銀行經濟學家馬鐵英錶示,日本要從根本上解決通縮問題關鍵在於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量寬政策所致的日元貶值對通脹與通脹預期有正面效應,但對日本出口和經濟增長的正面刺激可能是短暫的,其帶來的進口物價上升屬於“壞的通脹”,不利於經濟增長。巴克萊資本日本首席經濟學家森田恭平預計,至少在2015年3月底之前日本連1%的通脹目標都難以實現。為了終結通縮,他認為,日本有必要提高勞動力市場流動性。

  QE所致日元貶值有助推升通脹

  自去年11月中旬安倍呼籲無限放鬆貨幣政策並追加政府預算以來,日元對美元匯率已貶值約10%,目前約在90比1左右,為將近兩年半以來最低水準。不僅如此,日經指數已漲升至逾10900日元,創兩年零9個月來新高;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則下降10個基點至0.73%,回到了去年11月上半月、本輪日元貶值剛啟動時的水準。巴克萊資本的研究發現,日元貶值、日股上漲和長期利率上升對日本通脹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日元貶值。

  基於日經指數上漲2000日元、日元對美元貶值10日元的假設,巴克萊資本對這些變化將對推升日本核心CPI産生多大影響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最強勁的推升動力來自於日元貶值,將導致1年內CPI水準上升0.02%,2年內升0.23%,3年升0.33%;日經指數上漲將分別推升CPI0.00%、0.04%和0.17%。

  日元貶值對通脹與通脹預期具有正面效應,馬鐵英對記者如是表示,“一是推升包括能源在內的進口産品價格,直接反映至CPI數據上;二是提升日本出口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從薪資、就業的需求層面拉動CPI上升。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的通縮問題還有賴於促進經濟可持續成長。”他説,日本出口競爭力的問題不單歸因于匯率、價格因素,也在於製造業技術優勢的弱化。日元貶值對出口、經濟增長的正面刺激作用可能是短暫的,所帶來的進口物價上升會削弱消費者購買力,不利於經濟增長。

  小川隆平認為,日本通過日元貶值來提高通脹水準需要時間,還取決於國內對每種産品或服務的需求水準。除了汽油或煤油或部分基本産品和服務,日本內需水準較低,物價很難上漲。如果日本預期日元匯率能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目前水準或進一步走低,則進口産品會對國內産品産生一定的替代作用,但這種“第二輪效應”的顯現也需要時間,在未來半年左右時間內可能性不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